关于潘家园旧货市场,有不少口口相传的精彩故事。比如,谁谁谁在这儿捡了个大漏,五百块钱抱了一幅齐白石的真迹回去。或是某某人花了一百块钱买回去的残瓷,却发现是宋代官窑瓷,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当然,捡漏的故事不少,打眼的故事更多,最经典的,据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博物馆的馆长在潘家园市场发现了不少殉葬用的汉代陶俑,经认定是真品,于是大量收购。谁知市场上的陶俑越来越多,便起了疑心,最后发现原来都是伪造的赝品。
在这个市场上,还能直观感受到,各个收藏爱好者之间眼力的差距。
之前,叶晋就听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小贩,花八十块钱弄了一册清代光绪时期的五百罗汉像册,回来仔细一看,每页角上居然还有阿拉伯数字1、2、3、4。
他知道自己被骗了,干脆在摆摊的时候,摆了出来,本来以为肯定卖不出去,没想到还有人询价,索性就眼睛不眨地报出5000块钱,谁知道还真被对方以4500块钱给欢天喜地的买回去了。
所以一直有人说,古玩这个圈子,就是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卖,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
叶晋觉得以前的他就是那个傻子,才会被庞松林骗,因此现在即使他的眼力提升了,心里也不会嘲笑那些走了宝的人,觉得别人就是傻子。瞧不起别人,到最后吃亏的往往就是自己。
言归正传,叶晋到了潘家园才发现,原来今天是早市,他来得晚了,虽然市场还颇为热闹,但有些摊主已经收摊回去。
发现这一点,叶晋心里有些懊恼,感觉自己就好像错过了捡大漏的机会。
他收拾好心情,在市场上逛起来,发现潘家园这里的好货确实要多不少,不愧为全国有名的古玩市场,但要想在这里捡漏,还是算了。这里的摊贩水平高不说,还要经过高手们的挑选,留下来捡漏的机会能有多少?
当然,这只是说不要抱着捡漏的想法来,抱着平常心,还是可以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叶晋逛了一两个小时,并没有什么收获,主要是价钱不太合适,虽然也有捡漏的机会,但只是一些几百块钱的小漏,如果叶晋的家在京城,他还可以买下来放着增值,现在就不太方便了。
没有收获,他也并不在意,权当今天是抱着了解和考察的目的来的,将来他开了古玩店,说不得还要把这里当作进货的渠道。
这时,叶晋注意到前面有个摊位,围着几个人,他走了过去,发现摊主是一对父子,衣着打扮像是农村来的,看起来十分淳朴。此时,他们正在收拾小摊上的瓶瓶罐罐,放进盒子和箱子里,应该准备收摊了。
正当叶晋走到小摊前,有个年轻人拿起一只青花小碗,放在手里仔细端详,叶晋瞥了一眼,估计这只碗应该是清末民初的,还算完整,价值不高。
年轻人对这只碗不太满意,又拿起了一件粉彩花鸟玉壶春瓶,仔细看了看器型和发色,又看了看底足,脸上就露出了些许激动的神色。随即,他跟父子俩攀谈起来,很快就达成了交易,接下来,也不知他们说了什么,年纪大的摊主带着年轻人走了,小伙子留下来收拾。
叶晋暗自摇了摇头,年轻人购买的玉壶春瓶,他也看了几眼,可以肯定,瓷器表面的蛤蜊光是有问题的。
一般来说,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会在瓷器表面产生一种膜状物。日复一日,随着“瓷龄”增加,这种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光”,
业界称这种现象为“蛤蜊光”,当蛤蜊光增厚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银色釉”,但“银色釉”遇水即会褪色。据研究,大致要150年“瓷龄”,才会出现“蛤蜊光”现象。
原来认为“蛤蜊光”人工不能仿制,就把这种现象作为鉴定古陶瓷的重要标准。
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现,现在造假者,用“电光水”、真空镀膜法等技术制造“蛤蜊光”;甚至一些仿古瓷厂,改进了工艺配方,使一出窑的五彩、粉彩瓷就有“蛤蜊光”现象,制造出来的高仿清代釉上彩官窑瓷器,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但刚才年轻人买的玉壶春瓶,蛤蜊光做的只能算是普通,要不然也不能让叶晋轻易就看出来了。
叶晋暗自摇了摇头,看来那个年轻人眼力不怎么样,而且见父子看起来比较朴实,就放松了警惕,这种现象在古玩界也不止年轻人一个,倒没什么好惊讶的。
他正准备离开,突然看到地摊上一只看起来脏兮兮,又有些破旧的碗,但内底还镶嵌一枚人像,非常有特点。
他好奇之下拿了起来,发现这只碗外面还裹着陶胎,应该是起到保护作用,内部的材质看起来胡漆麻黑,他判断很可能是氧化后的银。也就是说,这是一只用陶胎保护的银碗?
另外,内底镶嵌应该是国外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外层还可以看到有鎏金存在,只是因为泥土的缘故,看得不是很清楚。
叶晋仔细观察了一会,判断这只特殊的银碗应该不是国内产物,而且年代肯定已经颇为久远了,难得碰到这么有意思的东西,如果价钱不贵,买下来研究一下,多一分见识也是极好的。
于是,他对着正在收摊的小伙子问道:“老板,这只碗多少钱?”
小伙子只是抬头看了一下,就说道:“给200元就能拿走。”
叶晋听到这个价格,就知道小伙子应该不知道这是一只银碗,否则光是银价都不止这些钱,于是他直接还价到50,小伙子立马就答应了。
付了钱,叶晋问小伙子要了张报纸,将碗包了起来,决定回到酒店后上网查一下资料,看看这只特殊的碗,到底是什么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