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极其成功的政变。
有了上次发动靖难的经验,这一次朱棣从布局到动手,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安排,甚至还留了根本没用上的后手。
从昨天上午开完朝会,一直到现在,每一个步骤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虽然也有始料未及的事,但朱棣坐镇皇宫,总操大局,孙家的微弱抵抗没能翻起任何浪花。
如此稳定的局面,也令北京城的百姓对这位新皇帝的能耐更加信任,他们纷纷走出房门,走上街头,对昨夜的见闻交头议论。
随着紫禁城的十二响钟声敲响,大朝会连续举行。
按照规制,昨日朝会后,下一次本该是在三日后或五日后,反正不会间隔太近,但今日是为了什么,朝臣们其实都明白。
当朝臣们在鸿胪寺的传唱下,一如既往地走入奉天殿,现在坐在他们头顶的,只剩下了一个人。
景泰皇帝,朱祁玉。
临朝听政一年之久的太后孙若微,不知道去了哪里。
细心的人也已经发现,进入皇城时,不只是皇城的守卫部队全部换了一批人,就连隶属于锦衣卫的大汉将军,也都几乎全是生面孔。
看起来,昨夜发生的事,比他们在府中听见的要更加激烈。
看到坐在皇位上的景泰皇帝,众人不难想象,昨夜的一番博弈,竟然是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势弱一方赢了。
怎么赢的,众人心知肚明。
一番“夺门”政变,手段之凌厉、果断,不仅孙若微无法预料,就连群臣也都没想到,这位从前的懦弱王爷,居然有胆子这样去做。
如果不是现实几乎就摆在眼前,群臣就算到了奉天殿,也还是不敢相信的。
“太后呢?”
“敢问陛下,为何坐在太后的位置?”
站出来的,是礼部左侍郎杨善。
看他言辞激烈之意,朱棣差点儿就相信昨夜这货是睡得太死,连近在迟尺的喊杀声也没听见了。
朱棣澹澹看着他道:“太后疯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杨善立刻反驳:“昨日朝会,我等见太后还是面色红润,十分康健。”
“一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朱棣微微一笑,不作回答。
杨善却自以为得计,继续逼问:“陛下,臣请求面见太后!”
有几名官员也立刻出列,同声道:“臣等请求面见太后,太后到底是不是疯了,还要朝堂公卿决定才是。”
听到这话,朱棣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看着他道:“杨善,昨夜你很是老实嘛,怎么一到这奉天殿就不困了?”
杨善脸色一红。
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昨晚上他的确早就听见外头的动静了,毕竟这么大的动静,只要不是聋子基本都听得见。
但问题是,他没敢出来像今日朝会一般去给孙若微这个太后“做主”。
至于说今日站出来,也只是为了表露自己对孙氏一门的忠心耿耿而已,毕竟他也是要脸的。
何况,杨善也还并不知道这一夜情况的严重性。
在他看来,现在这个时候,正是表露对太后忠心的时候。
趋炎附势的人多了,根本算不得什么,雪中送炭,却是天大的恩情。
日后无论太上皇回京还是太后重新起势,必定都要算起今日旧情,杨善还在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
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