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榑看着眼前的官员,脸颊黢黑,还有长期在高温下的红润。
赵立,是江西进贤冶所大使,正八品官员。
他原是凤阳府衙门的廪生,负责抄录账簿,后来士绅想托他改一改田册,赵立非但没有答应,还告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夸赞他刚直,命他来进贤县的冶铁所,当大使监督冶铁。
朱榑开始东瞧瞧西转转,一个字,热。
露天,很简陋。
可以看到,四个大汉在拉风箱,风箱只比人矮一些,很庞大,在风箱和炼铁炉之间有一道砖墙,阻隔铁炉发出的热浪。
就算如此,拉风箱的汉子,也面色通红,满头是汗。
每一座炼铁炉都是如此。
上千个力役光着膀子,来来往往,每个力役都很忙碌。
“有铁炉八十五座,每炉能装铁砂两千余斤,出铁量和原料、燃料等都有干系…”
赵立也不敢报具体的出铁数额,万一朝廷当成标准,有一天没达标…
“太子殿下,北方边务薄瘠,铠甲不足,陛下命督造四十万斤铁,运往京城备用,如今已有二十六万斤,可先行送往京城。”
朱标知道这是多大的功劳,“辛苦赵大人了!”
就在这时,一个力役慌张的跑来。
“大人…人齐王殿下要关炉火!”
赵立吓得猛然转头,赶生产任务呢,登时大急:“快…快拦住他!殿下不知,炉温一旦散去,便很难再烧起来了!”
朱标茫然又紧张。
另一头,朱榑瞪着眼前的七八个大汉,“谁敢不听本王的?”
炉子无盖,靠近仿佛衣裳都能烧着。
那大汉走上前,此人是副使。
“殿下,恕我不从!”
这时候,毛骧走上来,拔出随身佩刀,架在那副使的脖子上,“听齐王的,熄火。”
赵立赶过来,他不清楚毛骧的身份,看向朱标。
想来是父皇的旨意,朱标轻轻点头。
朱榑没想过,重现后世那样的冶铁水平,找出当下技术能改良的部分。
“兄长,我想搭一个新炉子!”
冶铁炉内结构简单,没什么好看的。
一口用泥砌成的大缸,敞口,炉身上开着一个小孔,铁水会从小孔流出来。
朱榑找来最好的匠人,就是那个阻拦他的副使。
“本王找到了炉子能改进之处。
“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没有炉盖,敞开炼制,逃逸了很多热量。”
高炉的最大特点是封闭性。
“第二,没有炉渣排泄出口,炉渣会越炼越多,杂质越高,出铁越少。”
要在内部建一个隔层,分离炉渣和铁水。
再开个口子,随时取炉渣。
朱榑看着赵立,“仔细听着本王的话…”
没说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