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试试他俩的意思。
这个时候,瓦剌人的心思在蒙古草原,而非入主中原。
......
大明建文四年(1402年)九月十九日。
北平府。
朱允炆看着瓦剌使臣赫折,淡淡笑道:“回去告诉马哈木首领、太平首领、把秃孛罗首领,他们的决定,朕很欣慰。”
“至于瓦剌人出兵助战,这就不必了。”
“数日前,朕已经收到消息,我大明铁骑,已经将不儿罕山各个主要出口,全部封死...”说着,朱允炆看向赫折,道:“相信用不了多久,鬼力赤必被生擒。”
赫折闻言,躬身道喜:“恭喜陛下,大明王师所向霹雳。”
“哈哈哈!”朱允炆闻言大笑,道:“说得对,我大明王师所向披靡,任何敌人在遇到我大明王师时,都只剩下缴械投降。”
“对了!”朱允炆接着补充道:“告诉三位首领,朕择日将派遣官员到瓦剌封赐三位首领。”
“多谢陛下!”赫折躬身道:“臣代表三十万瓦剌人,感谢陛下的宽仁厚义,愿瓦剌与大明,永世和平相处。”
“嗯!”朱允炆点头道:“说得好,永世和平相处,这也是朕之所愿。”
靖难之役时,无论是瓦剌人还是蒙古人,他们都是站在朱棣一边的,后来朝廷平定叛乱,这些瓦剌人蒙古人,或许是担心他们此前是站在朱棣一边,怕朱允炆找他们秋后算账,所以时至今日,才派出使臣前来朝拜。
瓦剌人主动上表称臣,这对于朱允炆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情,毕竟现在朝廷大军正在不儿罕山与蒙古人对峙。
称臣,就表示他们这会儿不会帮助鬼力赤。
这是最重要的。
毕竟朱允炆也知道,瓦剌人的实力,可是在鬼力赤之上。
......
也就在赫折来到北平朝见朱允炆的时候,不儿罕山的鬼力赤却是愁容满面。
“这些汉人太狡猾了。”
“长生天啊!”
“请保佑您的子民!”
说着,他却叹息一声,心道,现在祈求长生天,还有一丝作用吗?
在此之前,蒙古军在不儿罕山各处隘口设置兵马,但是这些汉人军队到来之后,却并不急于进攻,反而是堵住了蒙古人的出路,像是要将蒙古人堵在这不儿罕山一般。
汉人不进攻,蒙古人又不敢出去。
没办法,汉人出动五十万人,分列于不儿罕山的四周,左侧是盛庸,右侧是杨文,北侧是宋晟,南侧是徐辉祖与陈晖。
而不儿罕山里的蒙古人,男女老少全部加起来,也就十来万人,能够出去战斗的人,只有不到六万人。
差距太大。
忽然,一个侍卫跑了过来,他是一脸的紧张。
“大汗!”
“不好了,大汗!”
侍卫的话,顿时让鬼力赤一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