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罪有应得,那也应当交由有司处理!”
“有司若是能处理,江南的那十一家盐商,为何会逍遥到现在?有司处理不了,现在有人帮着处理了,所得的银子也大多入了国库,这难道还能是罪过不成?”
“你!王大人,你这是在藐视朝廷吗?”
“不敢,本官只是在实话实说罢了!
今次若非贾将军出手,谁人能够灭杀那等国贼?
若非如此,去岁朝廷哪里来的四千万两白银入库?
若是没有这四千万两白银,今年鲁南,陕北以及江东的大旱,朝廷该如何镇济?”
“……”
“……”
接下来两位同为御史大夫的文官表面上就着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两个问题扯皮不休。
但实际上,这两人代表的是哪一方?争论的缘由是什么?太和殿中大部分人都心知肚明。
那先出声的御史大夫,必定是深度参与海贸生意的江南世家代言人。
而后面的这位王大人,乃是即将致仕的当朝次辅张雎早年的门生,贾琏从幼时起就经常在张府碰见这一位,也是老熟人了。
贾琏如今的身份自然不屑于与一个首先跳出来的炮灰旗子打嘴炮,搞得好像谁家没几个党羽似的。
良久,喋喋不休的二人才被龙椅上的宝德帝不耐烦的打断,并训斥了几句。
一场来自御史大夫的弹劾,貌似就这样在御史台的内战中儿戏一般揭过。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场风波只怕是才刚刚开始…
同时,贾琏也向满朝文武展露了部分底蕴,也使得某些人对他的忌惮愈发深重。
……
退朝之后,贾琏又去了一趟龙首宫,太上皇见到他表现得很高兴。
这个小子虽然实力和势力都极为让人忌惮,但见多识广、人老成精的太上皇,自认识人之明这一项君主技能还是在水准线之上的。
他能看得出贾琏至少到现在还是真正的大庆朝与国同休的勋贵心态,他之前说的不希望见到大庆朝,或者说见到神州大地再次烽烟四起、改朝换代也是认真的!
再有皇家几位老供奉数次暗中窥探,皆被贾琏身边的强者惊走,大供奉更是断言,贾小子身边必定有着先天之上的传奇战力!
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庆太祖皇帝,可也是一位先天之上境界的传奇强者,后世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曾经修行过武道或者炼神之道、读书养气之道,自然也都从皇家密典中瞻仰过太祖皇帝的强大。
这样的情况下与贾琏硬碰硬是绝不可取的,而贾琏显然也没有表现出要当大庆朝忠臣孝子的模样,直戳了当的说要分封。
虽然心底的确是非常不爽,但相比人家学王莽、学司马昭的那等情况总要好的多吧!
再说贾琏提出的海外分封政策,对大庆朝,对皇室也的确是大有好处。
当然,这跟前几天夜里,神经京城外六七十里处突然爆发的神异天象没什么关系。
太上皇也不想知道这与贾琏在当天领着自家弟弟妹妹突然跑到神京城外住了一夜,有没有什么关联。
了不起就是贾琏手下再多了一尊先天之上的强者,他一点都不嫉妒,真的!
贾琏在龙首宫陪着太上皇以及后来到达的宝德帝、义忠郡王还有宗室的几位亲王吃了顿午宴,又谈了大半个下午,贾琏才出了宫,回到荣国府。
……
……
……
东海商会最近一期的《南洋海事则是谈到了扶桑四大岛,详细说明了这块土地的优劣之处。
其中更是重彩浓墨的提到了“石见银山”!
《南洋海事中,描述这座银山已经被扶桑人开采了200多年,总计从中开采出了近五十万万两白银!
并且预测这座银山还可以开采最少100年!
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所有看了这一期《南洋海事的人都兴奋的满脸潮红,目露贪婪之色,恨不得朝廷马上派兵前去占领那座石见银山,好让自己上下其手一番!
许多宗室亲王以及荣国府的亲故们,也纷纷上门向贾家求证此事。
与江南几大海商有深入联系的人,此前大都知道扶桑倭国盛产白银,但从未想过竟然盛到了这个地步。
看来从前给扶桑人的货物实在卖的太便宜了,诸多海商纷纷捶胸顿足,后悔不迭。
便是皇宫里头的两位陛下,看着《南洋海事中队石见银山的描述,都有些眼珠子发红。
这近十年来,神州大地也不知是怎么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不休,朝廷之前多年积累的底蕴这几年已经花得七七八八了,太上皇几年前退位,也不乏有这方面的原因。
若是能够得到那一座银山,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这两位陛下也是一时之间被石见银山中的巨量白银迷了眼,白银这玩意儿虽然好,但它终究不能吃。
就算拿下了那一座石见银山,最多只能一时治标,却是治不了本!
不过经此一事,大庆朝上下对海外的热情空前高涨,毕竟你说什么土地、香料、象牙,这些东西终究还是要经过许多过程才能换成金钱。
可是白花花的银子不一样啊!现在它就在那里,只等咱们去取,拿回来就可以直接当钱用!
贾赦在荣国府中用早就与贾琏商定好的话术,应付上门的客人,贾琏则是又被召入了龙首宫中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