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
一把火房子、粮食、衣服、用品甄士隐一家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全没了,他喜欢的花草树木、古玩字画也没了,能不跺着脚叹息吗?也许保命的同时,能抢救出一些金银首饰、地契银票。文本: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去安身。甄士隐只能到农村去当小地主了,古代有了钱就买土地是最常见的投资手段,有土地就有地租,就有粮食,甄士隐家是乡宦,在城郊有些地产不足为奇。
文本:偏值近年水旱不收,这一句很关键,古代农民种地几乎是靠天吃饭,连续天灾,粮食减产,地主的租金却不能少,农民和佃户挨了饿也要生存,为了活命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这就导致,文本:鼠盗蜂起,作者用这个词,“鼠”是指小偷小摸,“盗”就有团伙作案的意思了,胆子大的拉帮结伙,入室盗窃、抢劫,盗窃团伙再聚集一起就是一窝土匪。
文本:无非抢田夺地,大家注意,说“抢田夺地”并不是真去抢土地,抢来的土地还要耕种才有收获,又不能直接吃,“抢田夺地”是指抢夺田庄和地主,就因为老百姓太穷了才产生那么多偷盗土匪,只能去抢那些不穷的。这时候,大地主家的日子好过一些,因为家底厚,养得起家丁护院。还有些地主名望很好,遇到天灾减免地租,施舍钱财。常说“盗亦有道”,盗匪首领也都举起“为富不仁者,当劫富济贫”的正义大旗。
甄士隐这等落难搬进田庄的,既养不起家丁护院,又对当地穷人没有恩惠,更跟侠盗义匪毫无瓜葛,他就是被抢的对象。文本: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这一句就更有意思了,被偷被抢,已经民不安生了,就需要官兵来剿捕,官兵一来,却跟了一句,“难以安身”!按说官兵清剿之后,该有好日子了,怎么会难以安身呢?作者太高明,他是在暗写官府腐败,政治黑暗,不仅不作为,还从中牟利。
灾年请朝廷放粮赈灾,可以中饱私囊。赈灾力度不够,饿殍遍野,灾民聚集成盗,就再次申请朝廷开仓放粮,又捞一把。盗贼横行,急需扩大队伍招募乡勇,把能打敢拼的招进官府,给口饭吃,就间接的削弱了盗贼的力量,还能直接用来打击盗贼,朝廷一看这办法不错,拨款。军粮军饷到手,又是官老爷们的一项合法收入,至于临时工招多少,报多少,就看当官儿的有多贪了。临时增加的额外编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剿匪成功,这些临时工是要遣散回乡种地的,再想让朝廷拨粮发饷就不能了,更别说因剿匪重伤、阵亡的大笔抚恤金了。
想多养几只猫,就要保证有足够的老鼠,因此,对盗匪要打击,但不能打死。经常打,就要长期养着猫,就常有因剿匪重伤、阵亡的好处。在这种政治生态之下,甄士隐从大火中带出来那点钱财被抢了,他报了案!官兵来勘查现场、侦讯线索,甄士隐少不了捧茶递烟、管酒管饭,为了保证官府尽心办案,必须给领头的意思意思。捕头、领队接了钱,场面话一说,拍屁股走人去抓捕盗贼了。人家是公务在身,还要到其他案发现场好吃好喝、收受财物呢!总不能只保护甄士隐家吧,再说你也管不起饭啊!这下好了,盗贼没抓住,甄士隐报案的消息可传开了,盗贼们恨,还有钱请官兵抓咱们,再抢他一次。官兵想赶紧再抢他一次吧,又有钱花了!
于是,文本: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他岳丈名唤封肃,蒙双行夹批:风俗。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甲戌眉批:托言大概如此之风俗也。
文本说甄士隐的老丈人叫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意思就是封肃的籍贯是大如州,我认为,根据谐音法,“大如”应该是“大辱”的谐音,一个当过官儿的文化人,落了难,投靠岳父,岳父是个势利之徒,甄士隐在最亲的亲属家里受委屈,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批语提示,“封肃”谐音“风俗”,风俗就是约定俗成,绝大多数人遵守的规矩。那么我们看看通过封肃这个人物的描写,体现了怎样的一种风俗。从甄士隐狼狈投靠开始,封肃心中就嫌弃,半哄半赚,见士隐越来越穷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做”。甄士隐出家后,贾雨村见封肃,送了二两银子,他就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没有念及女婿一丝一毫,倒是甄家娘子伤感一回。
贾雨村说娶娇杏,给了封肃百金更是喜的屁滚尿流,身没有丝毫人情气息,始终秉承利益至原则。由此风俗可知作者所处年代人情淡漠、唯利是图,完全不是礼仪之邦。那风俗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满身铜臭和市侩气息,投机专营,将利益最大化。甄士隐是个性情高雅,乐于助人的谦谦君子,在这种风俗的影响下,儒家大无可奈何,最后跟着道士出家了。
好了歌与好了歌注解
文本: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n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n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是人死了钱没花完悲哀呢?还是人活着钱没了可怜呢?封肃是个见钱眼开的典型!甄士隐是人活着钱没了的典型!那些被问斩抄家的官员,更是人死了钱没花完的典型!在第十三集里,跟大家讨论过繁体字的“錢”,是金戈戈组成的,要说“色字头一把刀”,那么钱字旁边两杆枪,第十六回,秦钟临死前还记挂着父亲留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关于“孔方兄”,大家自己悟吧!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男人续娶,女人改嫁,移情别恋者多,坚贞不渝的少,宝玉对黛玉的感情不那么完美纯真也就不足为怪了,身体的不忠,与思想的滥情,我们以后都会读到。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贾府里的不孝子孙,我们以后都会读到。
士隐听了,便迎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就是悟性还不够!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笏”是指古代大臣朝拿着的手板,很多同学在影视剧里见过。据史料记载笏板在商朝就已经成了官员们的办公用品,用来制作笏板的原料主要有竹子、玉、象牙。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王的工作部署,也可以将要对君王奏的事情记在“笏”板,防止遗忘,有点开会时要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的意思。
除了备忘之外,笏板还能起到礼仪的作用。古代皇帝高高在,他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威严,给臣民们一种神秘之感,所以即使是可以入朝议事的高级官员,也不能随便挺直腰杆、高抬着头跟皇帝对眼,这既是皇帝权威的体现,也是臣子对君主的尊敬。所以大臣们就可以用笏板挡着自己的脸,奏事的时候只需要眼睛盯着笏板看就可以了。
唐朝以前、官员们使用笏板还不区分身份等级。唐朝武德四年以后,便开始规定:五品以官员使用象牙作的笏板,五品以下只能使用竹子做的笏板。到了明朝的时候,规定五品及以使用象牙笏板,而五品以下的官员不让用笏板。清军入关后,没那个习惯,笏板就不再用了。
随着笏板礼仪继续发展,有了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区分身份地位。你拿笏板说明你是官员,你能拿象牙笏板说明你是五品以的官员。在有些重要的场合官员们也需要手执笏板,这样负责礼仪接待的礼官们就可以根据笏板的不同为大臣们安排相应的接待规格和位次了。
作者在这一句用了“满床笏”的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郡王郭子仪家的事。为了押韵,把“满床笏”写成“笏满床”。郭子仪一生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元老。安史之乱的时候,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即位,郭子仪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收复长安洛阳,官位升为中书令,爵位进封汾阳郡王。唐代宗将升平公主许配给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暧,郭子仪又成为皇亲国戚,当时,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
郭子仪过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散了朝到家中来拜寿,手中都有笏板,进了厅堂,就统统把笏板放在笏床。后来这个典故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在民间广泛流传。明清时期,满床笏成了昆曲重头戏。
因此批语说“宁、荣未有之先”,以前是用笏板的,以前就许多有比贾府还尊贵的豪门望族,它们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贾府败落后,曾经欢歌宴饮,听曲看戏的地方树木枯败,杂草丛生。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潇湘馆是大观园里香消玉殒的林妹妹住的地方,紫云轩是哪啊?第一回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对石头说道:“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就有批语说花柳繁华地指大观园,温柔富贵乡指紫芸轩。
但是现在看到的文本并没有出现紫云轩这个地方,有人说是指绛芸轩,绛芸轩是宝玉旧居。第八回宝玉探望宝钗回来,晴雯抱怨她为了贴宝玉写的匾,手都冻僵了。宝玉摸着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新书的三个字。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
从第八回文本看,绛芸轩显然是宝玉自创的匾额,当时还没有元妃省亲,还没有造大观园,当然也就没有怡红院。所以绛芸轩是宝玉旧居,“绛”是大红色,“紫”就更红了,红得发紫嘛!我认为,批语里的“紫云轩”应该是指贾宝玉的新居“怡红院”。红楼梦是手抄本先流传的,又多次改稿,这里是早先写的批语,抄书人只管抄写,以讹传讹。既然花柳繁华地指大观园,与之相对的温柔富贵乡,当然应该是大观园里的怡红院。
还有文本里的其他批语抄写失误的证据,比如,第四十四回,王熙凤吃醋,平儿挨打,李纨就拉平儿进了大观园。宝玉为了安慰平儿,将她领到怡红院,才有“平儿理妆”的情景。有批语说,忽使平儿在绛芸轩中梳妆,非世人想不到,宝玉亦想不到者也。作者费尽心机了。批语把“怡红院”说成“绛芸轩”,此时宝玉搬进怡红院已经很久,书中正文屡次提到院名,批书人不会看不到。的批语和正文一样流传的话,如果是错误纰漏,作者批者都会修改。这显然是抄书的只管抄写,以讹传讹的现象。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一集刚介绍过,富贵人家夏天用纱来做窗户纸。雨村穷的时候,一身一口,饭都吃不,发达了,当然要改善居住条件,铺排场面,彰显地位,其它人也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功成名就与家破人亡如此往复循环,没有了结的时候,破足道人说了:“可知世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姑娘年轻漂亮,也爱打扮,可青春易逝,光阴难返,文本描写的几乎都是金钗们风华正茂的时候,“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批语说“宝钗、湘云一干人”,大概八十回后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吧!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八十回前,晴雯先死,黛玉之死后面要靠推测,以后再讨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s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太多人薄情寡义、喜新厌旧,看似情比金坚,忽然移情别恋,只陪新人笑,不听旧人哭,缠绵不了。破足道人说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推测黛玉死后,宝玉娶了宝钗,缠绵不了,结局也就好不了,以后讨论吧。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贪财的以后讨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富贵公子,转眼间一贫如洗,以后讨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s欲,贪婪不了。人生短暂,就像苏东坡说的,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穷奢极欲,贪心不足的太多太多,破足道人说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贪婪不了,也就好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后文中有写薛蟠外出游历,遇到强盗,按薛蟠的话是正好碰柳湘莲救了他,也许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这里批语说柳湘莲一干人是强盗。柳湘莲什么时候成了强盗?不会是尤三姐死后,那时的柳湘莲出家了,就只能是替薛蟠解围之的那次。强盗打劫薛蟠,柳湘莲认识强盗,或者就是强盗一伙,也许八十回后有出了家的柳湘莲因为当过强盗而被捕的描写。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拼命赚钱,给儿女留下家产,然而儿女以后能否幸福,当父母的生前筹划再好,死后也管不了了,还可能因生前的溺爱害了儿女,即便如此,也还痴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