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齐先生,贵我双方算是不打不相识,如今有人希望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是不符合我们双方的利益,校内网对此坚决抵制,并将相关的情况告知给贵方。”
“谢谢克莱恩先生,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次的事件,纽约时报被攻击恐怕是由于年底大选。克莱恩啊,你给大家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过去还没有人意识到网络上的言论发酵威力有这么大,竞选宣传都是侧重电视和纸媒。今年的大选算是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战场。”
“拉姆齐先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的技术必然会催生新的生活方式和宣传手段。大家在bbs里发表意见并不是自校内网开始的,校内网也只是在大学生群体里比较受欢迎。”
言下之意就是这锅我不背,网上意见领袖并不是校内网的首创,而校内网的影响力根本达不到参加大选这么大的事情上。
拉姆齐也是苦笑,他算是见识了,这小子真的是滑不留手,打死都不会承认网络话题围攻纽约时报是和他有关的。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老奸巨猾?满嘴的外交辞令,却由他这个老板说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是要示好,还是要保持距离?难倒说是保持一定距离的示好?
“好吧,克莱恩,我有一个请求,有位白房子的朋友希望能够去斯坦福拜访一下您,主要是请教一下你对于互联网传媒的见解?”
“白房子?”
“是的。”
“呃,真是让人难以拒绝的请求,好吧,请对方确定时间吧,我随时恭候。”
挂断了电话,杨帆也是有些发愣,他忽然觉得事情开始在往失控的方向上发展着。不知不觉中,自己怎么就被陷进了这样的事情中了?误会啊,我真不是什么传媒大佬,坚决不能当!是会要命的!
这可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是来自白房子的约见,自己拒绝有用么?与其被动拒绝被对方猜忌打压,还不如与使者见上一面,了解一下大人物们的想法,也好见招拆招。
1996年大选结果终归是白房子的那位获得了连任的,如果自己真的要被拖进泥潭无法脱身的话,那么选择站在胜利者的一边,结果终归不会太糟糕吧。算了,这种大事不是自己应该操心的,倒是应该给洛杉矶领事馆报备一下才好。
于是杨帆又找出了穆婉欣的电话,给对方拨了出去。
这个电话真的是没白打,当杨帆从穆婉欣的办公室出来,满脸都是惆怅。他严重怀疑这位大姐就是想要自己过来接受一次爱国主义安全教育。
可你还别说,人家理论水平是真的高,尤其是穆秘书最后的那段话:“杨帆,这种事情不是你一个学生应该参与的,我没有权力去评判你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但是请你记住,如果在米国遭遇危险不要放弃,在你身后,还有领事馆、大使馆,还有我们强大的祖国。”
那一刻,穆婉欣作为一名外交官,所传达给杨帆的坚定决心,让他真的动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