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严纲一死,幽州军宛如兵败如山倒,四处逃亡,瞬间就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这时,单经已经知道了严纲已死,悲痛之余,连忙召集剩下的将领,让他们连忙撤军。
但随着徐无县一破,整个右北平就只能被刘和大军拿下的,想到这样,单经更露出难受的神色。
随着单经下令撤军,幽州军也是连忙撤下去,毕竟他们不想继续跟乞活军拼命。
刘和见到幽州军撤军,知道一定是闻仲他们成功的将严纲所部拿下,单经麾下只有两万余人,而严纲的四万大军大多数都被包围了,大概不到一万大军可以逃脱。
刘和知道乞活军的伤亡不少,就没有继续追击单经的部队,反而让他们收拾战场,看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这个可以三七分的。
刘和对军队的待遇很好,据玄秘卫的消息,现在贪狼军的待遇是各诸侯最好的一个,而且战后所获是三七分,个人为三,军队为七。
过了几个时辰,闻仲和薛仁贵已经将这次战场的全部消息统计出来了。
“主公,此战,贪狼军死亡五千五百九十七人,其中乞活军损失九百八十六人,太岁营死亡二百五十六人,苍龙骑损失五十九人。”
刘和听到这个消息,脸上强忍露出点微笑,继续沉声问道“杀敌多少,俘虏多少?”
阎柔听着刘和的话,连忙看着消息,继续说“本次杀敌两万三千八十六,俘虏两万五千余人,经过单经的快速命令,大概有两万余人撤军。”
闻仲快速的算了算,眼中露出凝重的神色,一比的战例,在一般的战争中已经算得上很多了,特别是这次严纲他们准备十分充足。
但是在贪狼军这个损失算很大了,毕竟之前近十万余匈奴,鲜卑等族入侵时,都没有这么多,特别是阎柔火烧乌桓,一个人都没死。
刘和知道现在也只是开始,这些牺牲是值得的,薛仁贵主动请缨道“主公,如今伤亡不少,还请王先生将他们抚慰金交给他们的家庭,而我们要将他们的骨灰带回辽东,让家人安葬!”
刘和知道这个时代都是希望落叶归根,于是就下令“这次战争如此激烈,也是我们的第一步,就让景略将抚慰金加多一点,让他们决定放心。本侯就算不顾辽东发展,就要让他们的家庭安全的活下去。”
见到刘和如此承诺,众将更是觉得刘和真乃一代明君,于是连忙喊“主公英明!”
刘和见到右北平已经没有兵力挡住自己了,连忙让贪狼军占据了右北平。
良久之后,贪狼军来到了右北平的治城土垠县在此收集渔阳,上谷等郡的消息。
单经带着剩下的两万大军,直接退到了渔阳城。
“什么?右北平丢了!严纲身死?”远在代郡的公孙瓒收到了单经的来信,大吼的向着报信人喊道。
斥候兵顿时全身一颤,公孙瓒的气势太强了,让他开始说不出话来,只好不断的点头。
公孙瓒也是浑身一抖,望着右北平的方向,然后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严纲是他年少之时的好友,跟了自己已经快二十年了。
现在他死了,这让公孙瓒不仅仅是因为右北平被刘和占据,更是自己最好的兄弟死在了刘和的麾下。
公孙瓒将府上所有的人全部让他们退下去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公孙瓒坐在了一个台阶上发呆。
良久之后,公孙瓒的眼中露出狠色,曈孔中也有难以察觉的痛苦,喃喃道“本将一生抗击匈奴,北打鲜卑西进乌桓,威名赫赫,让异族闻风丧胆,如今却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公孙瓒已经决定将这五万大军全部撤回渔阳和涿郡,全力据守这两郡,那么他就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这两个郡都有百万人口,加上这几年,公孙瓒在涿郡准备了不少粮食和物资,足够他们吃上几十年。
现在的匈奴大军知道公孙瓒三面受敌,所以他们根本没打算走,只是借助骑兵优势跟公孙瓒打游击战,所以公孙瓒知道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击退匈奴。
这样,公孙瓒就会一直被匈奴拖住,直到刘和将渔阳,涿郡攻下,所以公孙瓒当然是选择班师回涿郡,与刘和进行对峙。
但只要公孙瓒一撤,那么代郡和上谷郡就没有大军可以挡住匈奴的进攻,匈奴就可以长驱而入,任意杀伤抢掠。
但面对这个,公孙瓒只能选择放弃代郡,回到涿郡,他自己都过不好,怎么会让百姓过好。
不过,公孙瓒知道麾下有不少人愿意留下,所以他秘密留下这些人,而且他相信刘和要是知道,一定会派军队来守护代郡,所以他愿意留下三千兵马继续据守城门。
公孙瓒无奈叹息道“如今,我也只能留下三千兵马了,希望百姓不要怪我。”
三千兵马不算太多,而且公孙瓒已经主动向刘和寄信,说明自己要撒军,不管代郡和上谷了,让他派兵前来守护他们。
这也算是公孙瓒自私之中的一个决定了,毕竟他保护了幽州百姓这么久,也不愿意让他们被匈奴强掠。
但公孙度没想的是,在自己的寄给刘和的信还没到时,刘和就已经收到了玄秘卫的来信。
玄秘卫的信息都是由空中信鸽传来的,自然是比公孙瓒的快马来的快。
刘和接到玄秘卫的消息,脸色一变,他没想到公孙瓒会如此做,他真的不顾百姓安危,直接撤军,这样代郡就麻烦了。
由于公孙瓒是秘密将三千守军留下,玄秘卫一时间无法得知全部,所以过给刘和的消息中并没有留下三千守军。
刘和快速将情报交给了众将,众将一见,也是大惊,连忙请求带兵前往,反正他们本来就想着拿下右北平,就兵进上谷,代郡,再南下夺取范阳,直接包围渔阳,涿郡。
袁绍就无法趁机拿下幽州任何一个地方,而且现在也可以保护代郡,不让匈奴进入幽州,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