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单表一枝。
时值太史慈破城离去,已过了数日。
此时此刻,数以万计的人马,将北海郡的都昌城,给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得水泄不通。
漫山遍野、如蚁如蝗,无数面黄肌瘦的黄巾军,从四面向着都昌墙的城头,疯狂涌去。
一边冲锋,这些人一边口吐白沫,依旧悍不畏死地呼喊着:“交粮!交粮!”。
这些看去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的眼中,没有被压迫者的,那种痛苦的悲愤,却都普遍有着,一种呆若木鸡的麻木,与其下蛰伏的疯狂。
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为了生存,为了家人,到了极限的时候,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哪怕,他们没有像样的武器与铠甲,没有合理的指挥与调度,只是如野兽一样的冲锋,嘶吼,咆哮。
大刀,木矛,石块…乃至一切拿得动的坚硬的东西,都可以是他们的武器。
战争,当真可以改变一切。
这些黄巾军们,本来都曾经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现在,却都已经,被迫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士兵。
曾经的老实巴交,善良纯朴,早已经被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给摧残得一丝不剩。
史书寥寥几笔黄巾之乱,更多的笔墨,往往都着重在那群星璀璨,波谲云诡的乱世英雄。
不管是现代,还是以前,人们永远都只关注那些建功立业的英豪们。
谁又会过度的,去关心这些卑微个体生命的消亡与兴衰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不是简单说说而已。
那边,黄巾来势汹汹,一副誓要一举拿下都昌的架势。
不过,孔融虽然不懂军事,但一向待郡兵十分宽厚。
郡兵皆感其恩德,拼命守城,管亥带人连续猛攻数日都不能下。
接连几天都久攻不下,让管亥焦躁难耐,甚至主动出马,冲着北海方面放缓话道:“吾知北海粮广,可借一万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孔融哪可能,甘心受到如此胁迫?
要知道,他可是孔夫子二十世孙。
四岁,便以孔融让梨之事闻名。
“孝而优则仕”,长大后的孔融顺理成章作了官。
外戚何进执政时,孔融历任侍御史、司空掾、虎贲中郎将。
大概是人生太过顺畅,孔融作官不畏权贵,喜欢仗义直言,董卓擅行废立的时候,他都能“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时不时冷嘲热讽董卓一番。
董卓心下恨极,却顾忌孔融名气太大,只好将他降职为议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