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建厂房需要时间,所以现在的南方特区,虽然已经来了不少港台商人,真正的工厂却还没几家。
沪市则不一样,他们更欢迎大型企业去当地建合资企业,比如去年开始,就已经跟大众公司在谈判,邀请他们过来建汽车制造厂。
真正谈判成功,还得过好几年。
而双方的合作模式,更接近于补偿贸易。
最早来内地投资的企业,其实是岛国的松下,去年开始他就已经投资了。
当然夏臻嘴上这样说,内心里并不希望成为外商的代工厂,这对玩具厂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但是对徐明材和耿启中而言,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他们肯定会牢牢抓住。
毕竟他们的立场不一样,办厂除了解决就业问题,还关系自已的业绩。
“如果照你这样安排,半个月估计就能把厂正式办起来了。”等夏臻说完,耿启中朝他点了点头,信心十足地回答。
一开始总觉得办工厂千头万绪,需要考虑太多的问题。
没想到被夏臻一总结,感觉很简单,只要做好几件事,就能顺利把厂办好。
“应该没问题。”夏臻点点头。“管理人员安排好了吗?最好挑一个缝纫技术好一点的人,来具体管理车间,这样只要把工作交代给他,你们可以省不少事。”
办企业最怕外行管内行,把这些事交给专业人员,反而效率更高。
初期事情工厂少,只要把生产车间管好了,几乎等于把工厂管好了。
后面需要考虑的事比较多,到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安排一个有能力的人担任厂长。
夏臻倒不担心耿启中和徐明材连这些道理都不懂,就怕他们不懂挑人,安排不合适的人来管理。
“已经有了一个人选。”这些写在计划书里,他们提前看过,自然有所安排。“等工人招进来了,就让他管着试试,如果没问题,以后厂长也让他来担任。”
如果照着葫芦画瓢,他们都出错,那真的无药可救了。
“这样就没问题了,你们可以提前安排后面的工作。”夏臻听后终于放心了。“后面如果有什么问题,再见招拆招就行。”
说归说,却不能大包大揽,这样容易让人不舒服。
“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徐明材笑眯眯地回答。
他算是看出来了,耿启中确实非常重视夏臻。
今天也是他拉着自已过来的,说正式招工人进来前,先听听夏臻的意见。
“都是你们在做工作,我就随便提了些意见。”夏臻可不想把功劳全部揽到自已这里。“以后工厂办成功了,大家都会念叨你们的好。”
谁不想有个稳定的工作,真能把街道工厂办好,两人也是功德无量。
“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耿启中被他一夸,顿时满脸红光。“也离不开你的帮助。”
又闲聊了几句,这才离开。
夏臻送走两人后,来到仓库那边。
今天要炒这么多瓜子,在家里显然不合适,那里周围没有人,瓜子的香味和动静,就不容易传出去。
“这瓜子如果不炒,直接晒干了能不能吃?”第一锅瓜子已经煮好,现在摊在竹匾上,见夏臻过来,李自强一脸期待地问。
倒不是嫌麻烦,懒得加盐炒。
只是刚才尝了尝煮熟的瓜子,感觉这样味道也不错,就动了心思。
“当然可以。”夏臻对他这种独立思考的态度特别满意。“主要是靠太阳下晒,很难保证内部全部干燥,也比较花时间,说不定得晒五六天才行,除非有专业的干燥机。而放进锅里炒一炒,既能保证香脆,也比较快,大批量加工的话,这样最合适。”
只有一两斤瓜子,你尽可以慢慢晒。
每天几十上百斤,如果也这样做,哪里来的效率?
“哦。”李自强一听顿时明白了,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确实,一天五十斤,如果用竹匾晒,只怕阳台都不够用了。”
如果生意好了,每天加工的数量,可能还会更多。
宁愿多一个炒的工序,也要尽快把瓜子炒出来。
等竹匾上的瓜子放得差不多了,夏臻从家里拿来袋子,交给李自强。
一只袋子应该能装三四十斤,有两只就够用了。
反正上面写的全是英文,李自强也看不懂,不用担心他怀疑袋子的来历。
下午继续炒了两锅,终于把煮熟的瓜子全部炒好了。
“累不累?”见李自强满头大汗回来,夏臻关心地问道。
让他一个人干这个估计不行,天天这样太辛苦了,最好能再找一个人帮他。
如果是以前,可以请周奶奶帮忙。
目前最合适的人,只有秦英。
考虑到两家的敌对关系,他就有些犹豫。
算了,先看看再说,后面如果碰到合适的人,再安排好了。
傍晚周晓聪回来,自行车后座捎了一只小箩筐和一只竹筛子,看来他已经做好卖瓜子的准备了。
“瓜子炒好了吗?”刚一进屋,他就急吼吼地问。
早上去厂里上班,把夏臻的话和秦欢说了说,两人商量之后,趁中午饭后的空余时间,去街上买了需要的东西,放在门卫室里,等下班时带回来。
又向厂里讨了一叠旧报纸,准备带过去,到时边卖瓜子,边裁成一尺见方的大小,用来装瓜子。
“你问小强,瓜子是他炒的。”夏臻直接把麻烦推出去。“今天第一天去,最好多请人尝一尝,只要大家喜欢这个味道,以后每次来看电影都会买,就不用担心生意不好做了。”
对生意老手来说,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根本不用人提醒。
但是周晓聪和秦欢都没做过生意,就怕他们太想赚钱,舍不得让人尝,那就不好打开市场了。
“知道了。”周晓聪边和李自强打招呼,边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