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客僧法正听闻眼前的继晓是来拜师了空阐师的,不由脸色愈发的阴沉。
要知道按明制“僧、道录司掌天下僧道。在外府州县有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
大白话就是朝廷设置僧、道录司掌管天下的僧侣与道士。这便产生了一个职位便是僧官与道官。
而其中的僧官的选拔标准就两条,精通经典与戒行端洁,前者要求的是你的业务能力,后者要求的是能守戒律,是大德高僧。
所以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寺院的主持往往成为僧官的首选,一旦官职有缺,地方官便寻当地有名望的大德高僧充任僧官。
这僧官除了举荐外,便是师徒相传了,这了空阐师虽然不是宝通禅寺的主持却也与主持同辈份,而且佛法高深,声名在外。
宝通禅寺内不少僧侣都希望能够拜在他的门下,日后或许有机会任职僧官。
“如今我们都在争抢,又岂能让你这个外来的和尚有机会掺和。”知客僧法正望着在他面前谦恭的继晓在心中轻蔑的想着。
知客僧法正在继晓破旧的僧衣上扫视了一眼,随即说道“僧录司编造《周知册》其上记载获得度牒的僧人,规定凡游方行脚的僧人无度牒一旦发现便治重罪。‘’
法正看着继晓饶有兴趣道“你可有度牒?”
继晓闻言神情一暗,他本在江夏一个小寺庙里出家,按理他难以获得度牒,不过多亏了他那圆寂的师傅,临终前将寺庙的余财全都拿了出来,依照纳米授度牒之例给他买了个度牒。
可也因此,他在江夏待不下去了,这才尊师命前来武昌宝通禅寺碰运气。
继晓想到圆寂的师傅与如今落魄的自己不由心中黯然。
法正看着继晓灰暗的脸色,以为他没有度牒,不由心中鄙夷,正准备将其赶走,却见继晓从怀中小心翼翼的取出了一个度牒,递给了他。
法正快速的接过度牒,扫视了一眼,脸色不由一僵,他实在没想到眼前的落魄僧人竟然真的有度牒。
法正双眼溜溜直转,心中不断思量,随即心中便有了主意。他将度牒还给了继晓,一脸遗憾道“你虽然有度牒,可我还是不能让你入寺。”
继晓屡次遭到刁难,心中早已怒火滔天,可他心机深沉,知道硬碰硬自己落不到好,依旧笑脸问道“不知师兄能否告知原因,不然小僧无法向圆寂的师傅交代。”
法正早就看出继晓来自小寺院,像那样的寺院,不仅经文缺失,而且没有一个高僧坐镇。
继晓对佛经根本不会有太深的了解,而按规定度牒的发放必需经考试证明精通经典后才能给予,所以显然继晓的度牒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
法正轻蔑道“你这度牒不是考试得来的吧!我们宝通禅寺可是禅宗宝刹,岂能让你这样的旁门左道之徒混入期间,你还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吧!”
继晓闻言心中大怒,再瞧了眼法正那蔑视的神情,心中的恨意仿若决堤之水将汹涌而出。
“这位师傅此言差矣!”正当继晓准备挥拳之时,从身旁走来一个俊逸的少年郎。
继晓见张昭仪表不凡,又出言显然要帮助他的意思,不由暂时按下心中的怒火,一脸诧异的看着张昭。
是的,经过天人交战后,张昭还是决定帮一把继晓,与他结个善缘。
成化皇帝崇佛佞道众所周知,在如此的大环境下,要想顺利升迁,便需要应时而动。
如今张昭固然可以打压继晓,可没有继晓难道就不会有王晓,李晓之类的人出现吗?
与其如此,不若施恩于他,再通过影响他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选择对于张昭才是最优解。
想到此处,张昭对继晓笑着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法正道“通过考试获得度牒这自然没错,但是景泰二年(1451 年)本朝便开纳米授度牒之例。”
“我若记得不错的话,当时刑部左侍郎罗绮称奉命于四川督运粮储20万石往贵州饷军。但见四川之民劳瘁已极,请变通运输之法,其中包括,’僧道赴彼纳米五石者,给与度牒’。此类事情一旦施行,便成先例。”
张昭说到此处似笑非笑的看着法正道“此乃朝廷先例,怎么在你这里便行不通了,难道宝通禅寺的道理还大过朝廷的法度吗?”
法正闻言脸色大变,连忙道“公子休要胡言,不知公子何人,为何一意相助这个江夏僧人?”
张昭收敛笑意道“在下张昭,今科乡试解元。”
此话一出,法正与继晓都是神情一变。
法正虽然通过衣服与气质,早已看出张昭出身不凡,但他见张昭年岁尚小,以为是哪家的小少爷随家人前来礼佛上香,他哪里知道眼前之人,竟然是解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