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安置了难民,也改善了当地人口结构,使少数民族地区更加稳定。
在李裕的带动和要求下,赵匡凝的荆南、赵匡明的湘北、马殷的湘南都敞开了怀抱。
衡阳马殷,经过战争的洗礼,湘南各州的人口数量下降不少,急需补充。
赵匡明的朗州、澧州、辰州、溆州等洞蛮之地,更是人口数量下降,能有汉人来定居也是赵匡明想要的。
长安宫城。
太极殿。
今天的朝会开的有些郁闷。
主题就是京师的粮食和难民问题。
这几年,荆襄和南阳连续给长安输送贡赋,加上关内回收到朝廷手中的州县,也多少能产出些粮食,一下子让长安的粮仓充盈起来。
各衙门官员补发薪俸也有了盼头,军队也养了五六万,一时间,上至皇帝,下至吏员都觉得大唐中兴了。
太子李祚更是意气风发,每日幻想着自己继位之后,如何大展宏图,征服天下。
可一转过年来,进入了到了天复六年,形势急转直下。
老天爷对整个大唐实施了干旱政策,连续几个月滴雨未下。
很多河流干涸,大江大河水量急剧减少。
像个别重视水利的地方尚有灌既用水,没有水利设施的地区,则只能等着老天爷开恩。
普天之下,干旱成灾。
大批的难民逃离家园。
关内各州县的难民只能往京师跑。
不是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么?
我们这些百姓没吃没喝,你皇帝管不管?
难民的回答很直接,早早的跑来京师等着皇帝救济了。
至于朝廷的答桉,则是一纸诏令,把这些难民推了出去。
其他藩镇朝廷也指望不上,就盼着南阳的反应了。
李裕倒是反应快,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
可是去他南阳的通道也只有这一条,这段时间已经把大批难民送走了。
可长安周围的难民太多,每天都有人饿死在城外。
运送尸体的差役都有几百人,忙都忙不过来。
“圣人哪,再不救济怕出乱子啊,死的人太多了,咱们至少也得施点粥啊。”
独孤损须发皆白,颤抖着声音奏道。
“独孤相,咱们哪里还有粮食啊,城内外还有几万大军要吃饭,城里百官人人都得要俸禄,这点粮食一撒手就没了。”
崔胤皱着眉头。
“是啊,这点粮食是我们的胆气,不能施粥。”
柳璨虽然也知道城外的苦难,可他还是硬着头皮不同意放粥。
“要不让南阳来关内施粥?”
崔远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
崔远老脸一红,都囔道:“大不了就准了他镇南军节度大使的官职……”
“咳咳。”
高台上的李晔看着朝堂下的众臣为了施粥争吵,心烦起来。
这日子怎么过成这样了?
刚过上两年舒心日子,就闹饥荒。
唉,要不就准了裕儿的镇南军差事?
“承旨,下诏书,任德王为镇南军节度大使,持节。”
“崔爱卿,马上办理手续。就让南阳在关内设立施粥点,让他加快难民的转运。”
“就这样,散了吧。”
众人心头一松。
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了解决的办法,总比没人管强吧?!
至少这些大臣有了心理安慰。
现在不仅是丹水上有几百艘木船日夜运送着难民,如今在鲁阳关和方城关前,也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守关军兵如临大敌。
早有急报直飞襄阳。
李裕这几天处理了细作大桉,心里踏实不少。
至少这个潜伏在身边的炸弹解除了。
接到鲁阳关、方城关的急报,他先是一愣,而后就明白了。
往年,南阳招募流民,朱温辖区管控极严,根本就没人从这两处通道来南阳,很多都是从淮南辗转而来。如今突然出现了这多难民,不用说,这是朱温故意的。
“呵呵,想用这样的阳谋来打击我?”
他想明白其中的关节,把王厚协找来商议对策。
这几天,王厚协忙得找不着北了。
以前有张格帮着张罗,现在就他一人,如何忙得过来?
“主簿,朱温用此阳谋,如何破之?”
王厚协也看出这是朱温的计策。
即能减轻他属地的粮食压力,又能给南阳添乱。这样的阳谋确实难办。
不收,德王的仁义之名怕是不保。
收,自己的粮食压力太大,往哪里安置这些人?
他沉吟半晌,也没想出好主意来。
李裕心里有点着急。
那都是活生生的性命,不能让他们在关前等死。
“放他们进来吧,先集中安置在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