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你挖河来我通渠(1 / 2)无色非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见陈班汇报已毕,高适站了出来。

“主公,今年随州也丰收了,可收购余粮五十万石。”

“哦?这么多?”

李裕很是惊讶。

高适乐呵呵的汇报起了随州的情况。

高适是李裕的老班底,对招募流民这套比陈班熟悉多了,政策的尺度把握和灵活性相结合。

再加上天时地利的条件,随州招募的流民比邓州多了一倍。

原来,招募流民的消息一放出去,中原和淮南各地无地百姓就拖家带口的往南阳赶。

朱温严防死守,凡是走方城关、鲁阳关去南阳的流民一律不准通行。

人流就像水流,此处不通,必有去处。

中原流民辗转进入了淮南,进入南阳辖地必先进入随州。

从四月份起,随州就陆续有流民入境,五月份就人满为患。

高适把有青壮劳力的家庭安置在了随州,剩下的才让他们去了邓州。

因此,陈班先期接收的都是高适挑剩下的,后期则是随州一时无法安置了,这才把人放去邓州。

八月份以后赶来的流民,直接从随州去了唐州。因此唐州流民今年的口粮都成问题。

随州有随县、光化、唐城、枣阳四县,随州之南为荆襄的郢州,两州之间有大洪山阻隔。

境内有多条河流。

发祥于大洪山的涢水穿过随州南部,流经随县、光化,往东南淮南安州、沔州而去,最终可达江夏。

随州之北是唐州,有桐柏山阻隔。

发祥于桐柏山的溠水,向南流经唐城后,汇入涢水。

同样发祥于桐柏山的白水,在随州境内南下后转而向西,汇流淯水,进入汉水。

而枣阳县则在白水的转弯处。

可说随州几县都有水利之便。

随县、光化两县为平原,唐城、枣阳则为丘陵山地。

流民安置以枣阳和唐城为主。

随州原在荆襄管辖时就是产粮大户,主要产区就在随县、光化。如今,高适安置流民,枣阳、唐城两县由原来的六千户,猛增到了三万户。

随县、光化两县由原来的一万七千户,猛增到三万户。

随州一跃成为六万户的大州,人口突破二十六万。

面对这样的局面,高适既欣喜又担心。

欣喜的是,有人了,随州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各种生产和商业空前繁荣。

担心的是,这么多人口吃啥喝啥?还有治安问题。

好在整个南阳辖区一盘棋,周宽得到高适的求援后,立即派人押解粮食和种子农具赶来支援。

周武更是派出镇兵在四县维持治安。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这些流民开荒种地,搭建村落,很快随州各处就冒出了一座座村庄,相互之间鸡犬相闻,炊烟可见了。

高适对着周宽深施一礼:“都是长史的功劳,否则随州可能出现大饥荒,开出耕地来,也没种子啊。”

周宽拉着高适,两人相视而笑。

同僚合作,完成大事的成就感,让二人都心情愉悦。

李裕见状微笑着说道:“两位长史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顺利完成随州的移民工作,甚喜。”

他转向其他人说道:“诸君都应向二人学习,精诚团结,一心为公,是为良臣贤臣也!”

众人都连连称是。

唐州被纳入的时间较晚,由周宽直管。

八月份进入唐州的流民也有万户之多。

唐州北部的方城已经划归德王府了。

如今唐州只有比阳、上马、湖阳、平氏、桐柏、慈丘六县。

唐州北部是方城山和方城关,南部有桐柏山与随州相隔,东部是伏牛山的余脉,由北向南分别是嵖岈山、马鞍山、朗陵山。

发源于慈丘附近的沙河东流,穿过嵖岈山与马鞍山之间的山谷,进入河南道豫州境内,汇入汝水。

发源于马鞍山和朗陵山附近的比水,流经比阳,与发源于方城山的堵水汇流。

发源于桐柏山的醴水,流经平氏县,在上马县与比水汇合。

发源于桐柏山的淮水,流经桐柏县,出东南而去。

在比阳东有一山谷可与豫州朗山县相通,东南有通道可进入淮南,跨过淮水可通申州义阳。

原唐州七县时,共有四万两千户,人口十八万。

如今划出方城,仅有三万八千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