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过武关(1 / 2)无色非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复四年十月初一,荆襄荆南及南阳国的贡赋共三十万石,由十万民夫走武关,经商洛进入京师长安。

一路上车马粼粼,民夫都是精壮汉子。

四个火枪团伪装成普通的护粮兵丁,两百驾雷车也被伪装成了运粮车,雷车兵则变成了民夫、马夫。

方良的哨探营骑马在队伍前方十几里外查探路况和军情,后面则是千人的步兵开路,运粮马车紧随其后。

车队的左右两侧各有千人护卫巡视。

车队后方则由两千军兵跟随断后。

当然雷车被安排在了队伍当中。

队伍从南阳出发,一路向西,用了五天时间横穿整个南阳盆地,跨过湍水又用了三天时间,沿菊水北上,两天后,队伍在菊潭县城外歇脚了。

歇息了一天,队伍启程,两天后到达了内乡县。

跨过淅水依然用了两天时间。

十月十五日,队伍一路向西,地势渐高,道路坎坷难行了许多,到武关还有二百五十里山路。

这段路之所以难走,是因为要穿越秦岭,好在这条路是一条天然的孔道,走一驾马车尚可。

一路上山崖陡峭,古木参天。

一天之中,偶尔午时方能见日。

穿行在山间古道上,李裕心中有无限感慨。

两年前,自己也是从这条路去的南阳,那时恰逢正月,到处是积雪,山中只有枯木残枝,哪里见得到此时的美景。

十月中的秦岭,虽树叶渐黄,可鸟雀依然在枝头鸣唱,偶有野物在路旁飞奔而过。

“停,休息三刻启程。”

前方传来了指令,李裕也得遵守。

要知道十万大军在深山老林行走,没有统一的号令怎么行?

马车陆陆续续的停下,车夫开始给马匹添补饲草饮水,民夫们则掏出随身的干粮吃上两口,也有人身向崖壁解决个人问题。

“时间到,启程~”

口令从前向后传来,车夫则收起布饲槽,牵起笼头缰绳,吆喝起来,马匹打着响鼻,迈开腿使力的拉车,向着更深处的大山挺进。

夜晚,马车就停在崖边,卸下马匹栓在里侧,青壮们在路边砍下树木,当做烧柴。

夜晚,近百里的山路上,亮起了点点的篝火,犹如一条闪亮的火龙,在秦岭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透着无限的神秘。

阵阵的米饭香勾起了青壮的食欲,李裕也流着口水,接过侍卫盛来的米饭,还盖着两片晶莹透亮腊肉。

饭后,安排了巡哨值夜的军兵,众民壮就裹着衣裤倒头睡在粮车边上,伴着鼾声的是旁边马匹排泄物的骚臭味。

经过七八天的跋涉,李裕听到了阵阵的水声。

他知道,这一定是与陆路并行的大河—丹水。

虽然丹水可一直通航到商洛,可是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行不得大船,还容易沉船。

这次运送的是粮食,要是被水打湿就麻烦了,所以他就算走慢点,也不敢走水路,风险太大。

第八天下午,李裕眼前终于开阔了,他们登上了秦岭的山脊。

前面就是下山的路了。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果不其然。

上山虽累,可下山危险。

车速马速都不好掌控,山路还经常出现调头弯,必须要控制速度。

青壮们不得不在车后栓上绳索,在后面拼命的拉拽,车夫还要死命的控制马头,生怕一个不慎,掉下旁边的悬崖。

李裕带着侍卫走在队伍的中间,亲眼看见悬崖边被砸断的树木,崖下还传来有一声没一声的马匹嘶鸣。

就这样提心吊胆的过了四天,十月二十七日,有前哨来报,已到武关了。

李裕带着侍卫赶到前队时,用了两个时辰。

浩浩荡荡的车马停在路边,前面就是武关。

两侧是悬崖峭壁,中间一片开阔地,停满了运粮车。

高适正和守关将领交办过关手续。

武关为南方各地进出长安的要道,正卡在秦岭孔道之上,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武关为上关,配备了完整的官员体系。

昭信节度使冯行袭,主管金、商、均,关令为其指派。

冯行袭多次击败李茂贞、杨守亮的进攻,保住了朝廷南向通道,因此,从防御使升任节度使。

李裕来到关门前,高适赶紧引荐。

关令见是德王亲来,立马客气起来。

“关令辛苦,在如此荒僻关城值守,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关令理应高升才对。”

“殿下谬赞了,小臣不敢当。”

“关令如何称呼啊?”

“臣冯勖。”

“冯关令可是冯节帅的家人啊?”

他说的冯节帅就是昭信节度使冯行袭。

“正是家父。”

“哦,请代问节帅辛苦。”

弄了半天,这是冯行袭的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