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武英殿。
朱元璋正在早朝,朱允炆立在右侧,文武百官位列台下。
此时的朱元璋面色极为不善,倭寇袭边的消息已经传到朝中。
不管是中山国,还是大海沿海都损失惨重。
他们的奏章就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面无表情,看着台下众官员。
这几年,朱元璋举起手中的大刀,杀了太多人。
跟随他多年,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都死的死,伤的伤。
以至于到了今天朝堂,朱元璋的威名更胜往前,众多官员在不知道朱元璋意思前,都不敢说话。
即便是朱允炆,看到此时的朱元璋,心里也直打鼓。
朱元璋拿起桌的奏报,“这些事情,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说说吧,咱应该怎么办?”
这时一名武将出列,朗声道:“启禀陛下,倭寇欺人太甚,东桑一岛国,如此过分。理应大病入境,一句踏平!”
此将话音刚落,朱元璋还未说话。
一文臣出列说道。
“启禀陛下,我中原乃礼仪之邦。打打杀杀,不是圣人之道。圣人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陛下应派人到东桑,痛斥东桑,令其交出首恶!”
那名武将闻言,不屑说道。
“这么说,你愿意替陛下走一趟了!”
“你——”
武将说的他下不来台,正要反击几句。
只听朱元璋不耐烦道:“咱是要听你们出主意的,不是来听你们吵架的。说点有用的。兵部尚书呢,出来说说?”
齐泰出列说道:“臣以为,我大明此次不应出征东桑。”
齐泰的话,引起轩然大波。
或许齐泰有其他顾虑,但是兵部尚书,不敢作战。
落在武将眼里,却是畏战怯战,即便是朱元璋面色也有不虞。
台的朱允炆看到,不由得为自己的铁杆支持者担心。
齐泰和方孝孺一样,都是朱元璋为朱允炆准备的大儒,能力极强。
朱元璋的脸色,齐泰看到眼中,却不担心。
至于朝堂内其他人的言语,齐泰更是当做没有听见。
只听他缓缓说道:“如今我大明虽然立国已久,但是国力不算很强。海倭寇只是疥癣之疾,不足为患。我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乃是逃到草原的北元。这也是陛下多次北伐的原因。”
随着齐泰话语的展开,朱元璋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了。
齐泰接着说道:“现在大明的主要精力都在北伐,实在没有多余力量支撑,朝廷出兵东桑。”
“难道按照齐大人的意思,就是任由倭寇侵扰我大明沿海,欺压我大明百姓吗?”
一名武将出列,怒声质问齐泰。
齐泰淡淡说道:“这位大人误会了。我只是说不建议陛下出兵东桑,没有说不讨伐倭寇。”
那名武将不屑说道:“海倭寇岂是那么好讨伐的,海岛屿众多,一时难以找到倭寇踪迹。只有灭掉倭寇的大本营东桑,海的倭寇之乱,也就平息了!”
齐泰反驳道:“此言差矣!东桑虽然小国,但一时之间也难以拿下。前朝元军也曾多次出征东桑,均以失败告终。足见东桑难以征服。如今之计,还是加强兴建沿岸卫所,只要卫所一成。倭寇之乱也就平息了。”
齐泰所说的卫所,就是朱元璋提出兴建的。
既然海倭寇难以清除,就在自家门口兴建城墙。
卫所就是朱元璋兴建的城墙,朱元璋从沿着大明海岸线,兴建了千所卫所。
这些卫所连成一片,有效杜绝了倭寇的袭扰。
方法是好方法,但是现在呢?毕竟卫所还没有建成。
朱元璋沉声说道:“倭寇接二连三侵扰我大明,若不出兵,天朝威仪不再。只是出征东桑就不用提了。这样吧,让水师出去一趟,找找倭寇的踪迹。找机会灭了他们。”
齐泰闻言说道:“启禀陛下,若大明水师全部出动,只怕粮草一时之间跟不!”
朱元璋不满的看了齐泰一眼,这些事情户部尚书都没有说,你一个兵部尚书那么着急干嘛?
不过齐泰的话,也有道理。
他想了想,随后说道:“从巢湖水师挑选一千精兵强将出海作战,户部兵部,全力配合!”
齐泰见朱元璋没有说主将,于是问道:“不知陛下,对主将可有人选?”
朱元璋想了想,还未说话。只见一人出列说道:“臣愿领兵出征!”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一身形不算高大,但气质却极为出众的武将,站在殿中。
一脸的英雄气,此刻众人看来,他浑然不惧,看向高坐龙椅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