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3章:这铁管,竟然可以用来保温?(2 / 2)大明棠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朱橚看出了他和朱元璋的疑惑。

便伸出手来,在朱标惊讶的目光中。

自己用手背轻轻凑去贴了贴,然后立刻拿开。

翻过来给他们看。

朱元璋瞥了一眼,发现朱橚手背被烫红了一小片。

就像不留神之下摸了热汤碗一般。

并不像触碰了烙铁那般严重。

心下大致有了判断。

朱标也似有所悟,用手去触碰了一下。

发现是可以忍受的温度,并不会受伤。

这一碰之下,他发现了不对。

“五弟,这铁管里面好像有水在流动,是也不是?”

朱橚惊讶地看他一眼。

惊叹于朱标的敏锐。

点点头,道:

“没错,这铁管的取暖原理,便是源源不断地向其中注入烧至适宜温度的热汤,利用铁器良好的散热性能,将温度散至大棚的各个角落。”

“不断地加热,不断地让热汤在铁管内循环,才能保持住这样的温度。”

至于压力装置,则更加简单。

由于明初除了城楼外,用于居住的基本都是单层建筑。

将锅炉与铁管的高差拉开,即可利用水的自重在管道内完成循环。

只不过一般百姓家没有那么多闲钱来买碳烧炉。

想要将这种家用版“暖气”推广。

还需得等自己的另一个大计划完成才好。

到那时,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刺骨严冬。

便不会再让那么多百姓白白受冻而死了。

朱橚穿越来大明朝,自己的命运早已与大明国运紧紧绑定。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不介意让最后一个汉室江山走得更加平稳、长久。

朱元璋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环视整个农桑大棚,发现这种铁管几乎遍布了每一个角落。

难怪这里的温度能够一直居高不下。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想不到他一直头疼的冬季百姓安置难题,答案竟在朱橚这小小的后院当中。

这孩子平常既不爱学,也不爱念书。

怎么就发现了这等好东西?

转念,朱元璋又想到开春时户部递交来的人口受冻而死的折子。

他不禁一阵恼怒:

“有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为何不早点拿出来?”

虽是在谴责,却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森冷之意。

因为他隐隐觉得,这满地的嫩苗,错落有致的田垄,以及朱橚身的一身泥浆。

都表明了他这个老五并不是一个贪图享受,不懂民间疾苦的人。

不信看看其他几个儿子。

除了朱标早年跟着朱元璋下过地。

每年跟着自己进行天子亲耕。

老二、老三、老四、老六他们怕不是连锄头和镰刀哪个是哪个都分不清。

朱橚早猜到朱元璋会有此一问。

这也是他不愿意早早将这座大棚曝光的原因。

他无奈地一拱手:

“这个法子也是孩儿不久前才在一本杂书看到的,尚未试点完成,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暂时不宜大规模推广。”

“比如,这铁管中的水温把控,应严格控制在60度以下,回水温度则要把控在20到35度,管道内靠近锅炉的部分,最高不能超过90度。否则都会有炸裂危险。”

“而铁管的炼制也不同于一般铁器,需得各部位厚度均匀一致,密闭良好,否则也容易损坏。”

“而且,孩儿觉得,用铁器来做这种承载容器,需要时常更换,否则容易被水锈蚀。”

“用来烧热汤的炉子、炭火种类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还有......”

朱橚的科研精神来了,认真地从头到脚分析此种方案的优劣。

以及各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知不觉将自己测算的各种数据也都罗列了出来。

当作引证。

朱元璋听得越来越震惊。

什么六十度九十度?那是什么?

这,这家伙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咱不就是想让他把这东西拿出来给百姓取暖吗。

他怎么扯得越来越玄乎了?

朱标也是震惊不已,他有种想要流泪的感觉。

他直觉地意识到,朱橚说的话全部有理有据,并不是在故意推诿。

或者想要藏私。

但为什么他说的话,自己越来越听不懂了呢?

(彦祖哥哥,你手里免费的花花和票票就送给我好不好?)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