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沉淀的五年(1 / 1)叶一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云几度变换,转眼便过去了五年,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公元190年,天下战况依旧不断升温着,张子明也是没想到,自己不管不顾,还真让董卓做了那五六年的所谓的太师。在贾诩李儒等人的辅佐下,董卓将那执政颇有想法的少帝刘辩废除,又把少不知事的汉献帝刘协扶了皇位当傀儡,今年刘协也才九岁。名义呢,刘协当家做主,实际这朝廷是董卓的朝廷,后宫也是董卓的后宫,刘协的诞辰,董卓甚至“贴心”地给他送了一顶绿色的帽子作为礼物。

曹操与袁绍等诸侯虽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帜,但实力的发展很快便遭到了董卓的打压,少了黄巾之乱这个可以肆无忌惮积蓄力量的由头,那些个诸侯发展起来处处碰壁,那些短视的诸侯甚至为了几块领土大打出手,这还没到伐董的阶段呢,兵力在相互倾轧之下去了大半。

而一时风头无两的冀州这五年来却是低调无比,自从袁绍奇袭被张子明领兵堵在家门口打之后,诸侯之间似乎也通了气,知道这冀州不好攻打,纷纷选择和冀州“和解”,由它去了。当然了,张子明也乐得如此,现阶段太平道不能锋芒毕露,万一成了众矢之的,黄巾就又成为经验宝宝了,虽然如今的黄巾不至于像历史记载那般不堪一击,但和整个天下抗争,张子明还是没有这个把握的,老哥张角也不愿意见到这种血战。

张子明这几年都在筹划以工代赈的事情,荀彧不愧是王佐之才,刚入太平道就解决了许多积压的事务,最让张子明欣慰的是,荀彧遇到把握不准的事会先来问问自己,再一道商量着解决,聪明而不逞能,荀彧这人确实很让人放心。

在荀彧和李邵的施压下,冀州完成了一次对士族的清洗,倒不是物理的清洗,而是直接走流程的政治清洗,先是找到些把柄,剪除这些士族在冀州管理层的贪腐官员,交由张子明审理,起先还有人抱着死不认账的心态,直到张子明将他晚抱哪个妻妾都说了出来这才彻底认罪。当然士族官员不一定都是贪官,那些勤勤恳恳的官员不会被针对,这个分寸荀彧还是把握的准的。至于商业方面,为了实现对韩家的承诺,并购,查封,甚至碰瓷勒索,张子明的目的很明确,不动武力,将那些商贾赶出冀州,只留下一家对自己几乎百依百顺的韩家一家独大,虽然会造成垄断的局面,但面有太平道直接管辖,倒也出不了什么幺蛾子。

说到商业,那个太师董卓全然不懂什么叫经济学,胡乱铸印新式小钱,导致物价飞涨,一些地方几十万钱才能买到一石米,张子明直呼金融鬼见愁。冀州对此的应对之策也很简单,直接不承认小钱,张子明大手一挥直接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贸易,一切只靠自给自足。外界想要和冀州做生意只能通过韩家商队这一个渠道,但是韩家商队也有规矩——只收金银,要么以物换物,总而言之那新铸的董氏小钱是碰都不碰。冀州民众依旧用着汉代的钱币,黄巾也用这收来的钱币发放俸禄,俨然是成了一个内循环。

对于士族的另一方面清洗,就是收缴土地,这方面可不如商业那般温和,按土地售价十分之一的价格收购,不卖就曝光你们家的丑闻,小到偷鸡摸狗大到男盗女娼,只要敢不卖的明天满大街传的都是你家绯闻!张子明感叹,要是自己在现代就有听旁白的能力,那不得是第一狗仔?

贸易和农业都被张子明抓在了手里,只给那些财主留下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口子,一时间,酒楼林立,布庄遍布,甚至有些被逼急的财主开起了青楼,当然,这个是被张子明查封了的,原因也很简单,这玩意,不能过审。言归正传,这些财主们过够了安逸日子,让他们下地干活自然是不肯的,只能通过开店做买卖维持生计这样子,但是同行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市场变得十分得卷,今日这边打折促销,明日那边开始表演胸口碎大石,为了留住客人是无所不用其极!商家卷了,那自然舒服的就是百姓,冀州的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们安居乐业了,这人口自然就增长得快了,战乱时期,冀州的人口不减反增,突破了六百万大关。

虽然开放商业,但有几样东西张子明没有放出去,盐,铁,住宅,还有土地,这些生存必需品牢牢把握在太平道手里,盐铁交由韩家处理,韩家商队此时的目标都是大宗的跨州贸易,虽然向着冀州百姓兜售盐铁这种必需品,价格也没高到哪里去,甚至比先前汉庭官府的售价还要低,同行们都卷的头破血流了,韩家也不好坐地起价。尤其是当家的韩公子,甚至想亏本卖,原因无他,每次去找张子明谈事情的时候,张子明开口闭口先来一句你觉得韩家最近做得怎么样?搞得韩公子是彻夜难眠,生怕哪里做得不好了被太平道的人深夜摸过来敲闷棍,这可不是说笑,那个被人们尊称先生的魔鬼是真会这么干!

耕作的土地和住宅都更是直接由太平道管辖,没有田地的百姓可以向太平道租借,租金与岁供一样,每年五斗,由于有着“农业险”,教众并不觉得这租金有多过分。至于要购置住宅或是店铺的,则需要向太平道提前半年申请并交付款项,冀州境内的拆旧宅砌新宅都是以工代赈的形式,要是对住宅有什么特殊要求,甚至可以直接在施工的时候指指点点,当然,有可能被暴脾气的工头打一顿就是了。

最后,也是冀州的迁都计划了,在189年默默地完成。没有大张旗鼓,只有一次迁都的祭祀。太平道的大型祭祀礼十分质朴,就是跳跳舞,念念词,然后大家坐下来吃顿饭完事,对一般教众来说,重要的还是那顿饭。新治所信都的扩建也是两年前就完工了,里面的旧宅几乎都被犁了一遍,最中心的建筑成了围绕露天祭祀圆台而建的黄道宫,说是宫殿,但实际更多的还是采用使用坚固的石材木材搭建,大气,质朴,最重要的是,没有偷工减料。

这黄道宫就是太平道新的府邸,取自“黄道吉日”。中心是先前提过的祭祀圆台,约有一个万人体育场那么大,不过是个规则的圆形。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坐北朝南的太平道正厅,商议正事聊天吹牛,还有张子明摸鱼看书都是在这里,附带几个小屋子,里面是几位太平道高层处理政务的地方,当然,张子明的那间没有公文,而是堆满了杂书。位于南部的则是太平道的住宅区,只有张子明和张角等人家眷住在里边,那几个拖家带口的文将平日里还是住在黄道宫外的宅子里,反而是一众无牵无挂的武将住进这员工宿舍的比较多。东部是诊室,太平道的立教根本就是救死扶伤,不能忘本。而到了西部则是功能区了,莫浑的大号铸造室,仓库,书房都在这边。黄道宫剩余四个角落则分别是校场,花园,池塘和擂台,一目了然,也就不多赘述了。

这五年时间里外界发生的事情很多,只有冀州置身事外。但张子明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前的宁静罢了。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