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乎的招贤令,出台了。
荀川派人通传青州,在将军府建立招贤馆,荀川亲自坐镇。
招贤令一出,全城沸腾。
因为荀川的干预,招贤令招收士子猛将。
而同招贤令一起出现的还有招匠令。
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到招贤馆旁边的招匠馆应招,只要通过考核,皆有所用。
虽然有很多士子非常不喜和招贤令一同出现的招匠令。
但是能当官,才有所现,招贤馆那里当然要去的。
汉末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寒士,许多私塾不再专门为世家服务,也教授一些寒门士子。
所以招贤令一出,大批没有饭吃的读书人都向招贤馆而去。
荀川的考核很简单,那就是随便写一篇文章,随便写什么都行,只要能写出来就行。
写完后,荀川开始一一查看。
当然,他第一看的是名字,如果有历史留名的大才,不用说,直接见面。
不过让荀川失望了,因为黄巾起义,青州受到的冲击最大。
有能力的都去其他州避难去了,这些读书人实在是没有能力活着走出青州,不得已才留下来。
当然,荀川知道现在读书人的重要性,最主要的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好。
更容易理解很多东西,而且他们识字,交流方便。
所以荀川将会识字的全部留下,一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荀川直接踢出去。
荀川又将这些士子分为几个部分。
能说会道,有能力的,可以培养成为官吏,治理一方。
脑袋愚笨的,要么去当文书,要么等着当教书匠,反正荀川有的是位子给他们。
几天下来,荀川就招收士子三百多人,差不多齐国内所有的士子都在这里了。
荀川就开始课了,当然,他是不会亲自去的。
比如官吏行为准则什么的,都可以找人去。
至于大将,荀川也没收到一个历史留名的。
哪怕是三流武将都没有,毕竟这里是青州,出现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经过培训后,考试合格者,直接放到各个岗位去,地方官吏开始充足起来。
招贤馆的名声开始慢慢传到齐国之外,青州其他郡的一些士子猛将开始往齐国而来。
荀川下了命令,凡是来投靠刘备之士子猛将,各个地方官府军队必须给与帮组。
就这样,刘备的基层官吏开始充实起来,武将也多了不少。
最主要的是,刘备的名声因为一招贤令而开始慢慢向全国各地传去。
甚至招匠令也受到影响,同样传遍天下。
一句不问出生,唯才是用,让天下才士心动不已。
真正的贤才开始考虑投靠刘备,更有很多人开始向齐国而来。
他们想亲自观察下刘备再坐定夺。
“荆州刘表重出身,且无进取之心,非明主也,其如荀川之说也。”
“不想元直跟随刘备不过二月余名声就传遍天下,西山之战为就是他谋划的。”
身在荆州的郭嘉探查了刘表一段时间,他发现刘表和荀川说的一样。
而此时刘备入主齐国,佣兵十万。
荀川、徐庶之名已传天下,他那颗平静的心开始躁动起来。
“观天下诸侯,当袁绍为最,如果他确实像荀川所说,不是雄主的话,我就去辅佐刘备!”
郭嘉听了刘备在其治内发布招贤令,归心已定。
只不过想去看看袁绍之辈是不是和荀川说的一样,算是对自己的游历有所交代。
“郎儿们,我想去青州齐国看看,如果那刘备真的不在乎出身,我就投入他的麾下!”
长江之,一个光着身的大汉正对着一群手下大声呼叫。
“招匠令!!!。”
长沙江边,一白发老翁当下收拾行李,带着家眷及众多徒弟往青州临淄赶去。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地方发生。
许多怀才不遇的寒士子弟和身怀绝技的工匠都收拾行李,带着家眷向临淄而来。
荀川小看了招匠令对天下工匠的吸引力。
这个年代工匠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而且很多都难以得到重用,更有甚者连自己都养不活。
但是荀川却把招匠令和招贤令同时发出,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