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志同道合(2 / 2)林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哈哈哈,莫笑农家米酒浑!”萧华总算给将前世学过的诗句用上,举起白瓷小酒杯,两人对笑,饮完一杯。

连喝了几杯,两人话头也多了起来,天南地北侃侃而谈。

些是不胜酒力,罗胜面潮如红,突然问道:“师弟,你看吾家如何?你看我这身衣裳如何?”

“师兄,你看我这身衣裳如何?”萧华意会,夹了块野鸡翅膀,没有答,反问。

“绫罗绸缎,大富之家。”罗胜指了指他的衣赏,摇头晃脑的,跟吟诗一般。

萧华自饮了一杯,将酒杯放在桌上转了起来,看着罗胜:“衣裳再美,居所再大,都不是我的本事!师兄居所虽陋,穿衣虽简,皆是师兄的本事!”

“哈哈哈……”

他打听过罗胜的情况,自从罗父过世后,作为一脉单传的独子,守着一个家其实是不容易的。

作为耕读之家,有几十亩农田,几辈子下来也是有不小积蓄,因此他家开祖父辈就开始科举之路,他父亲侥幸中了童生。

但罗父后来患了重病,这才有了因病致贫的事,因贫差点上不起学,这个时代,哪怕是小富之家,扛风险能力并没有那么强,甚至有许多一贫如洗,最终卖田卖地,从地沦为无产的。

特别是如今苛捐杂税太过沉重,再加上辽晌等加派的赋税越来越多,哪怕是几十亩田,缴完一干赋税后,余不了几个钱。

更不用说为了不去徭役,还得花钱免去徭役,还要脱产读书,这开销是很大的,还有以前借的外债,此时的罗家不过是勉强支撑而已。

只有考中了秀才,免了一家三个丁男的徭役,再免去几亩赋税,那时家里的情况才能缓过来。

若是能侥幸中举,那一家人就能脱离杂税和徭役的泥潭,向富人阶层前进。

他这几年,一边在学堂教课,一边自学五经,这份努力劲很难得。

之所以这个年纪还在学堂里读书,其实是周老先生家的藏书丰富,可以供他研读。

当然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他学的进度也很慢,要不然也不用蹉跎如此之久,快三十了。

萧华没有与罗胜说太多关于自家的事,毕竟这故事太长,而且也不好细说。

“师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处与困处,只要不是身临其境,总无法感受别人的痛处,不知情的人往往还艳羡我们,实则我们内心苦处只有自知。”

“哈哈,就好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罗胜引经据典,总结道,“子非鱼,安知鱼之痛乎!”

“哈哈哈,精辟!”

萧华大声赞道,又道,“我们都是些想通过科举来改变人生的,想凭自己的本事来养家糊口,发家致富。我们乃是同道中人!”

“志同道合,当饮!”

两人足足喝了两坛,从中午喝到傍晚,这米酒度数不高,并不醉人,但让人有些微醺的感觉,聊的也就多了。

罗胜告知他,年前得去一趟建南县报名,并打点好关系,以免错过时间,特别是互结认保的事。

参加县试,需要同考的五人写“五童互结保单”,一人作弊者五人连坐。

同时还得请本县的廪生担保,也就是具保,认保。

保不冒籍顶替,不隐瞒家丧,不找人来替考,不用假名字,保证身家清白,不是娼优皂吏之三世内的子孙,本身没有犯罪案底,更没有做过低贱工作。

其实,这个往往给钱就能办,不然那些科举移民是怎么来的,因西边和北边地区科举资源匮乏,考试竟争极小,这江南的富商们,便玩起了科举移民。

跟前世大考移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罗胜倒是给他提了个醒,他默默记下,准备十月前后去一趟建南县。

至于其它的一些小细节,罗胜也说了许多,诸如一些心得体会什么的,也一一说了,未有保留。

临别时,罗胜从屋里取出一套四书:“这套书是我父亲曾用过,都是俗语注解的,只是助你理解文意,一家之言,做不得数。”

“师兄这礼重了!”萧华一听大喜过望,这样的书才是他想要的,总是问人也不是办法,而书铺里却没有这样的书,当真让他有些失望。

“那师兄平时读书?”

“四书我早就背完了,这些注解于我已无大用,五经才是我的难处!”

“那这样,我那有一套新买的四书,给师兄送来先用着,待我将这些看完,再还师兄。”

“哈哈,无需如此,家里还有一套集注,周老师那里的书籍都是全的,平时我可以随意取用。”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