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5、暗流5(1 / 1)岁在丁巳的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吾知矣,少保放心。”景泰帝叹气,“先把诏狱那些人处理了吧,我是真没想到,一次无心之举,竟然就牵连出这么多蠹虫,少保,你说咱们是不是对锦衣卫的职权过于限制了?”

于谦心中一突,作为朝臣,他着实不愿让锦衣卫的职权毫无限制,毫无限制的结果看看纪纲就行了;但对锦衣卫过于限制,而朝廷的监察体系又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眼下这种情况,贪腐成风,上下勾连。

好在景泰帝没有提出重建东厂,如果东厂重建,外廷对东厂可就真是毫无办法了。

在心里权衡一番之后,于谦点头应道,“陛下,可加强锦衣卫对百官以及在京各衙门的监察,只是,不得随意缉拿,纪纲前事,犹在眼前,不得不防。”

景泰帝赞同的点了点头,“少保所虑甚是,容朕好好想想。”

于谦称是,“凡缉拿人员,陛下可赐驾帖付于锦衣卫,庶无疏虞矣。”

景泰点头,“容我想想。”驾贴对锦衣卫的确是一种制约,没有驾贴,就不能随便抓人,但一旦实施,锦衣卫还能有多少威慑力?这显然不是景泰帝想要的结果。

二人正说着,王直来了,八十多岁的老头了,须发皆白,不过精神还算健旺,年前病了一场,此时看起来已经完全恢复。

对于这等老臣,景泰帝还是很尊重的,免礼、赐座、上茶三件套送上。

“陛下召老臣前来,不知有何吩咐?”王直看了眼景泰帝和于谦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心中也是咯噔一下,不会吧,板子终于打到吏部身上了吗?这么多官员被抓,几乎都是因为贪腐,能不找他们吏部马。

吏部管的就是天下百官,考功司难道是个摆设,这么多人有问题都没发现?当然不是什么摆设,只不过是某些人手中的工具罢了,后世的某位东林党党魁,不就是凭着担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的机会,大肆安插同党的么。

这都是基本操作。

王直就算再忠直,再有能力,面对下面花样百出的操作,不能说蒙在鼓里,起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况且他年纪大了,只是总揽全局,很多具体事务都是左右侍郎和员外郎、郎中什么的商量出具体意见,最后由他定夺。

难道他还能查到每个人头上去不成,没那么多精力,也没那么多时间。左侍郎项文耀、右侍郎李贤都是难得的能吏,特别是李贤,王直十分倚重,却不知此君能力虽有,私德却有亏,或许王直也知道李贤的为人,不过是用才而不用贤吧。

每个人的用人之道不同,这无可厚非。把李贤的私德抛在一边,其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以吏部尚书入阁,皇帝对他不谓不恩厚吧,然多畏于石、曹之势,不敢尽言,总归不是什么义无反顾的纯臣。

“把京察制度改改吧,”于谦在跟王直说明了情况后,建议道,“俭翁意下如何?”

王直还能说什么?景泰帝把根源归结在吏部身上也是对的,文选清吏司管着选拔官员,考功清吏司管着考核官员,现在你们选拔、考核的官员犯了罪,难道不该找你们吗?

“太祖时,京察为三年,后改为十年,如今仍为三年,何如?”景泰帝闻言,眼睛一亮,立即说道,京察之期为十年,黄花菜都凉了,十年,干什么时间都够了!

“陛下所言甚是!”于谦对景泰帝的意见非常赞同,“十年之期太长,三年合适。”

王直还能说什么,只能同意了。

“兴安,拟制,京察之期改为三年,即日起行于天下。”景泰帝也是雷厉风行的性子,既然他和两位尚书都认可了,那就下诏书呗。

“文选、考功二司郎中该换换了。”景泰帝接着对王直说道,“吏部掌管全国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冢宰年事虽高,然老当益壮,万望冢宰不负朕之所托。”

王直还能说什么,连道“惶恐”之余,也只能遵命了,不过好在官吏任免都是吏部文选司的事儿,名单还是吏部出,这总算还是一个好消息,至于景泰帝同不同意,那再说,不同意就另换人选,反正国朝官员有的是,换就是了。

“锦衣卫报,吏部右侍郎李贤多有贿名,”景泰帝继续对王直发难,“此人任文选司郎中时,利用职权之便,多受贿赂,可有此事?”

王直心里叹气,李贤的为人他当然知道,有能力归有能力,但这个贪财性子和见风使舵的油滑毛病是无论如何都洗不掉的,自己让他在户部、礼部转了一圈后,又回来任右侍郎,未尝没有磨砺的意思,不过,此时看来,效果并不大。

“让他去兵部吧,”景泰帝看向于谦,“在少保手下好好磨砺一番,若仍无长进,就让他去南京吧。”对于李贤的才名,景泰帝也是知道的,但还是那句话,有才能归有才能,私德有缺,是站不住脚的。

景泰帝又不是朱祁镇,尽用些歪瓜裂枣,前有王振,后面就更不用说了,石亨、曹吉祥、徐有贞、门达,都是些什么玩意。

“冢宰回去后,就京察事宜尽快拟个章程报给朕,”景泰帝看着王直,“此番一定要整肃官场风气,不要怕得罪人,一切自有朕承担。”

王直告退后,景泰帝和于谦继续探讨此次的京师治安案,已经抓了这么多人,的确不宜再扩大范围了,即便是这样,朝廷的脸面都丢光了!

“先审问吧,”景泰帝意兴阑珊的摇摇头,“一视同仁,按律定罪,任何人不得宽宥。”

“臣遵旨。”于谦也知道兹事体大,锦衣卫抓人简单,但对朝政的稳定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还是见好就收,反正还有京察,借着京察的由头,再处理掉一批不称职的官员,吏治定会刷新。

“朱骥勤谨恭敏,有功于社稷,”景泰帝对锦衣卫包括朱骥最近的表现十分满意,“宜加以封赏,以彰其功。”

于谦正要推辞,却被景泰帝止住,“吾封赏亲军,少保何必阻拦,况有功则赏,有过乃罚,此为正道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