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翰是静海本地人,父母都是电线厂职工,是农民眼中吃商品粮的城里人,那又怎么样,高中毕业一年了还没找到工作,兜比脸干净,朋友来找他玩还要找父母拿钱,他有手有脚不想做个懒汉。
有空他就会上街转转,看哪里招工,可惜附近的厂子效益都不太好,别说招工了,有的厂已经开始减工减产,那些在编工人很多都是待业在家,每个月只能领一点基本生活费。
也有想过去沿海闯一闯,但是边防证和暂住证难搞,听去过的人说,被抓到就是遣返,钱白花,工白做,卢明翰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七月某一天,卢明翰跟朋友约好去看电源,在电影院街对面看到一条招工启事,暗暗记在心里。
心怀忐忑的参加面试,然后填资料,等通知。没想当天下午就接到了电话,告知他已被录用。
似乎一切都很顺利,跟他一起被录用的还有另外四个,三男一女,五个人一起被安排在公司的办公大厅,接受培训。
经理室的门被打开,里面却出来一个高中生!
居然是一个高中生模样的人给他们上课!
五个人当场就走了一个,高中生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目送那人离开后,回头跟另外一个女青年交待了一句。
然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大家好,我叫杨裕,你们也可以叫我杨总。”
“你们现在的岗位暂时被分配到销售岗,没有工资,只有提成……”
《劳动法》要明年颁布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则要到零三年底出台,算是钻了个空子吧,但杨裕的目的是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不是为了省钱。
同批录用的人中,唯一的一个女生也走了。
卢明翰决定还是留下来看看,他不信前后忙活了三天的时间是为了逗他们玩。
杨裕让许玲薇去打电话将人数补满,继续道:“零售业被归类为第三产业,服务业,他们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而我们呢,是为了服务零售业而存在……”
随着培训的进行,卢明翰对这个高中……,不对,是杨总,越来越服气了,不但知识面广,而且讲解的东西的深入浅出,听起来不累。
当他奋笔疾书的时候,甚至没注意到他们五人小组又一次满员了。
“……我们四海食贸是刚成立的小公司,跟那些老牌批发商相比,拼资源,拼关系,拼价格,肯定是拼不过的,他们把持了产业上游,那我们就要想办法从产业下游,从零售终端寻求突破……”
九十年代中期,供销体系大幅衰败,外国资金还没有大举进入,留下来大片的市场生存空间,所以在这个时候个体商户异常繁荣,不要问九十年代的风口是什么,做生意本身就是风口。
个体商户的短板也很明显,信息闭塞,议价能力差,盈利能力差,扛风险能力差,这些短板也是杨裕看中的商机。
培训持续了两天时间,最后留下的五人也成为了光荣的推销员,至于合不合格,就要拿业绩说话了。
食品厂的第一批货品已经送达,作为试点,第一批货品最后结算,以后补货的话需要现钱交易,补货数量跟售卖数量持平,如果想要加大供货量,则需另起协议。
…
陆成礼是名下岗职工,没了收入当然不行,正好他家房子在两条巷道的交汇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于是尝试着去批发市场进了些副食摆在家门口卖,居然生意还不错,于是便把临街的一面墙推倒,改成一个小卖部在经营。
这天刚一开门,就看见外面一个年轻人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走过来,后座上还放着个大纸箱。
说话有些结巴,看他神情一副特别紧张的样子,比自己第一次出摊还紧张。于是就让他进来坐会,缓缓。然后自己转身整理柜台。
年轻人也没干坐着,而是帮忙一起清扫地面,擦拭柜台。陆成礼看他手脚干净,不去触碰柜台里的东西,也就不管他了,有人帮自己干活还能把他赶走不成。
整理到门前的玻璃柜时,陆成礼有些皱眉,第一层货架摆不满,有些空,自家婆娘又去走亲戚了,如果自己去进货岂不是要歇业半天。
想想算了,少一点嘛还能卖,如果歇业的话那是一毛钱都卖不了。
转眼就看到年轻人还在,手脚还挺利索,一会儿工夫,活就干的差不多了,便招呼他坐下来喝杯水。
卢明翰恨自己嘴笨,话都说不利索,看大叔忙自己的事,便拿起扫把和簸箕,帮忙清理卫生。
打扫完毕后,大叔还请自己喝了杯水,便趁机介绍道,自己是四海的销售代表,为老板们提供讯息和送货服务,只要老板下了订单,跑腿的事我来做……
陆成礼开始还没太在意,你也只能给自家的商品送货,谁知道你的东西好不好卖。
后来听说还可以换货,如果不想合作了,没卖完的还能退掉?
这就很值得考虑了。
零售商讲的是快进快出,进价贵那就卖贵点,进价便宜那就便宜点卖,正经是单价贵还能抬高一下客单价。
怕的是货品积压,不管进货价再便宜,如果卖不出去那就全砸在手里了,纯亏损。
杨裕的理念是,送货上门只是基础服务,退换货承诺才他的大杀器,瞄准个体商户的痛点进行精确打击。
陆成礼决定了,合作一次试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