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巧珍的第四个孩子了,这次生的是个女娃,大娃,二娃,三娃,都是男娃。
对巧珍和李山来说,家里又多了一个张开吃饭的嘴,同时也多了一分希望,孩子长大,就是补给的劳动力,不分男女。
在没有节育的年代,一个生命的到来,是一件极其平常又普遍的事。巧珍小巧的个头,接连又生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女娃,一个男娃。
而这样的年代,粮食的供给却匹配不上生命的汹涌而至。
当同村梅婶的两个儿子在饥荒中饿死后,巧珍看着家中窝着的七个孩子,由衷地感到命运的眷顾。
而这样的眷顾,短暂又稀少。
生了小儿子后,巧珍不知道为何肚子开始不舒服,整天腹泻。李山按照村里人给的偏方,每天上山挖草药煲给巧珍喝。可是,那些草药却没有起到特别的效果,巧珍喝一些,吐一些,依然还是腹泻。村里人热心,提供更多的偏方,李山煲了更多的草药,这样持续了半年,巧珍断断续续腹泻了半年。
有一日,巧珍在茅房里蹲了许久,站起来的时候,腿脚都麻了,突然感觉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她开始有点眩晕,攀扶着茅房的门,缓慢的走出来,随手拿了一根堆在茅房旁边的木棍,支撑着身体。
巧珍好不容易走到家门口,正巧李山背着犁头回到家里。
“巧珍,你怎么啦?”李山看到巧珍惨白的脸色,立即放下犁头,跑过去扶着巧珍。
巧珍感到特别的疲倦,李山扶住了她的腰身,她就立即瘫软了下去。
“巧珍,巧珍!”李山瞬间心慌了起来,立即把巧珍抱起来,往房间走去,然后把巧珍安放在床上休息。
第二天,李山就带着巧珍去医院。
医生说,巧珍得的是心脏病,就目前的医疗条件,没有办法治疗,还有的医生说,她活不过三十岁,而此时,她已经28了。
李山知晓后,开始四处打听治疗心脏病的偏方,他不相信巧珍这么年轻就会死去。
而巧珍心里想的是,她的孩子怎么办,小儿子刚刚才学会爬行而已。
巧珍生了第三个娃之后,惠芬就不再帮忙带娃了,她说:“我家里还有几个儿子打着光棍呢,我得去干活,攒钱给他们娶媳妇。”
从此,巧珍只能一边干活,一边照看着小孩,平时也让大的孩子帮忙带一下小的孩子。
大孩子光着脚丫背着一个同样光着脚丫两脚拖地的小孩子,这在村里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似乎父母生育的弟弟或者妹妹,哥哥或姐姐也有养育的责任。脸上的污垢遮掩住他们稚嫩的脸,生活的艰辛磨砺着他们的筋骨。
在粮食稀缺的光阴里,年龄是最被忽略的符号,每一个生命都在相互努力存活着。
活着的意义似乎就是渴了有水喝,饿了有可以进口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可以是米粒分明的稀饭,刚从土里刨出来的番薯,带着苦涩的野菜。
如果遇到过节,美味佳肴,就是往青菜里放一些磨碎的花生,花生产生的味道,就是现代花生油的香味。再奢侈一点,就是放点牛骨粉煮粥,那种用牛骨头磨成的粉。
不存在的东西,人就不会产生嫌弃或者欲念,比如炒菜从来没有花生油的存在。
李山走村窜巷,翻山越岭,终于寻得一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
老中医已经是耄耋之人,但是身体骨子还是很硬朗,瘦小的躯体,眼不花,耳不聋,堆满褶皱的脸上,还泛着少许红光。
李山满怀希望地带着巧珍去看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