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8章 严峻考验(1 / 2)大强67
北疆的冬季,来得迅猛而酷烈。
当西伯利亚的寒流裹挟着漫天雪花,如同白色的巨毯覆盖了苍茫大地时,“北疆清泉计划”迎来了通水后的第一个严峻考验。
奔腾的“蓝色动脉”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极寒中,仿佛被瞬间冻结了脉搏,运营维护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时状态”。
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冰凌”。渠道中的水流速度减缓后,尤其是在夜间,水表开始结冰,形成冰盖。
冰盖下的水流受阻,压力变化,更容易形成悬浮在水中的“冰花”和积聚在渠底、闸门处的“冰絮”。
这些看似柔软的冰晶,一旦大量堆积,便能堵塞渠道,抬高水位,甚至对闸门、泵站叶片造成巨大的破坏。
“清泉一号”光储联合电站下游的一段主干渠,首先告急。
巡线员报告,该段渠道冰层厚度已超过三十厘米,水位异常上涨,随时有漫溢溃决的风险。
一旦发生,不仅会冲毁渠岸,淹没周边设施,更可能导致整个戈壁段输水中断。
陈山河接到报告,立刻带着技术团队顶风冒雪赶往现场。
寒风如同刀子,穿透厚厚的棉衣。他们看到,原本宽阔的渠道已被白色的冰盖封住,只有中间一线幽暗的水流还在艰难蠕动。
冰层之下,隐约可见絮状的冰凌堆积,像潜伏的白色怪兽。
“必须立刻破冰,降低水位!”陈山河果断下令。
传统的爆破方式风险太高,可能损坏渠道结构。
他们调来了加装液压破碎锤的工程车,“咚!咚!咚!”地敲击着坚硬的冰面,效率低下且进展缓慢。
人工破冰队也上了渠岸,用钢钎、铁镐一点点地啃噬着冰层,冰屑飞溅,汗水瞬间在眉梢结成了冰霜。进展远远跟不上冰凌生成的速度。
消息传到纽约时,叶风正在主持一个关于新能源技术的研讨会。
他立刻暂停会议,接通了北疆的视频。屏幕上,陈山河花白的眉毛挂满了霜,呵出的白气模糊了镜头,背景是风雪中忙碌而焦急的人群。
“陈叔,情况有多严重?”叶风的声音透着关切。
“很麻烦,小风!”陈山河语速很快,“常规破冰方法太慢!而且这只是开始,根据预报,这波强寒流还要持续一周!如果找不到更有效的办法,全线都可能出问题!”
叶风沉思片刻,目光锐利起来:“不能只靠人力硬扛。等我消息,我看看能不能从技术上想想办法。”
他立刻联系了战士集团在北欧的分部。
北欧国家在应对严寒和冰雪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经验和技术。
叶风要求他们,立刻搜集所有关于大型渠道、港口防冰除冰的最新技术和设备信息,尤其是非爆破、低破坏性的方案,并以最快速度提供评估报告。
与此同时,在北疆,马建国也启动了应急预案,协调周边团场和乡镇,组织更多的青壮劳力支援破冰一线。
艾山大叔带着合作社的年轻人们也赶来了,他们用粗麻绳捆在腰上,另一头系在牢固的桩子上,冒着滑入冰水的危险,在渠边奋力挥镐。
风雪中,号子声、机械轰鸣声、冰层碎裂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人与天抗争的悲壮战歌。
不到二十四小时,战士集团北欧分部传回了详细的方案和建议。其中,一种基于“水下声波共振破冰”技术和“深水增温循环系统”的组合方案,引起了叶风的注意。
声波共振破冰:通过在水下特定位置安装声波发生器,发射特定频率的低频声波,使冰层内部产生微小裂缝并持续扩展,从而从内部瓦解冰层的结构强度,使其更容易被水流冲散或辅助破碎。
在关键泵站前池和容易淤积冰凌的渠段底部,铺设特殊的换热管路,利用光伏电站白天产生的富余电力冬季白天日照依然较强。
或配套的小型地热泵,对底层水体进行轻微加温仅升高1-2摄氏度,形成向上的微暖流,阻止水面结冰或延缓结冰速度,并促进水体上下对流,防止冰絮沉淀。
这两种技术都属于物理方法,对渠道结构几乎无损伤,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或远程控制,非常适合“智慧清泉”系统的集成。
叶风立即将方案和供应商信息发回北疆指挥部,并指示战士集团总部,不惜代价,以最快速度空运第一批核心设备和技术专家前往中国北疆。
当装着声波发生器和换热管路的木箱,在武装护卫下运抵抢险现场时,陈山河和技术团队如获至宝。
在随行外籍专家(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和战士集团国内工程师的配合下,他们争分夺秒地进行安装和调试。
第一批设备优先安装在了冰情最严重的渠段。当声波发生器沉入水底,启动电源的那一刻,一种低沉的、几乎感觉不到的嗡鸣声在水中传播开来。
起初,冰面似乎毫无变化。但几个小时后,巡线员惊喜地发现,原本需要重锤才能砸开的坚硬冰盖,现在用钢钎轻轻一撬,就能大片地裂开、上浮!
水流的力量随之增强,将碎裂的冰块冲向下游预设的拦冰栅处,再集中处理。
同时,在“清泉一号”泵站前池,深水增温系统也开始运行。
虽然无法让水面完全不结冰,但有效地减少了冰层厚度,并显着抑制了冰絮的生成,保障了水泵的进水安全。
科技的介入,瞬间扭转了被动局面。破冰效率呈几何级数提升,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和风险大大降低。
马建国看着监控屏幕上,那段原本令人揪心的渠道水位逐渐回落至安全线以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力拍了拍陈山河的肩膀:
“老陈!咱们这‘智慧清泉’,这回可是在冰窟窿里也显出神通了!”
陈山河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看着风雪中依然稳定运行的设备,感慨道:
“多亏了叶风他们啊!这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不,这是雪中送炭,是送来了破冰的神器!”
这次成功的科技破冰,不仅化解了眼前的危机,更为“清泉计划”的冬季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完善了应急预案。
指挥部决定,在后续的工程完善中,将在全线关键节点推广这套防冰除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