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别说十万清军主力,即便是万,大明也只能勉强自保,更不要说还有李自成这些心腹大患等着处理。
总而言之就是大明已经到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时候了。
“陛下,我大明精锐如今尽数被李自成等狗贼牵制,已经没有军力支援朝鲜了。”
说这话的是杨嗣昌,他的话非常有份量。
朱由检叹了口气,有些心灰意冷的倚靠在龙椅上,刚刚升起的那点雄心壮志也消失殆尽。
“杨爱卿有何高见呐。”
杨嗣昌从地上站起来,整了整朝服义正言辞的说道。
“回禀陛下,臣自任兵部尚书以来,巡查九边,整顿兵治,对此颇有心得。
臣认为,若想改变我大明目前内外交困局面,唯有三策可行。
第一,李自成等流寇之所以剿而不灭,逐渐势大,不外乎靠着天灾人祸蛊惑民心,故而,先保民,然后才能荡寇。
第二,臣曾数次领兵杀敌,发现我大明军卒多数骨瘦如柴,食不充饥,所以必须先足其食,安其军心,才能对敌用兵。
第三,臣在老家为父服丧期间,博览群书偶然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纵观古今,强大者如汉唐,无一不是被内部民乱所拖垮。
所以,臣认为……”说到这里,他环顾四周,掷地有声道,“攘外必先安内!”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静悄悄一片,所有人都在消化这段话。
就连陈河都是小小的吃了一惊。
平日里这家伙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没想到关键时刻肚子里还真有干货。
杨嗣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借着这次清使来访,主动与其修好,至于朝鲜这个番邦,左右都是保不住,还不如暂时牺牲一下。
待大明处理掉农民军,恢复实力后,再与后金较量。
不过,这条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乍看之下确实符合国情。
毕竟以大明的实力,已经很难兼顾番邦了,还不如放下面子老老实实的对付国内,待日后重新崛起时,再与后金较量。
然而他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今日的大明是否还能坚持到解决内患那一天。
杀一个李自成容易,但像刘宇亮这样,五年时间吞并十万亩良田的大地主杀的完么?
一旦后金吞灭了朝鲜,以皇太极的野心,单凭一纸和议能否约束是显而易见的事。
既然约束不了,那么放弃朝鲜,签这个和议书又有什么用。
想到这里他摇摇头,独自倒满酒斟了一口。
酒入腹中,火辣辣的酥麻传遍全身,让他产生了困意。
眼见双方争论的不可开交,陈河趁着没人注意自己,悄悄的溜出了皇极殿。
来到外面被冷风一吹,整个人顿时清醒了许多。
“小侯爷……皇后娘娘有请。”一个躬立在殿外的小太监,低声说道。
陈河看了一眼天色,摇摇头拒绝道,“去告诉娘娘,本官还有要事,就先不去了。”
在小太监惊诧的眼神中,陈河背着手向宫外走去。
明天就要与沐天波较量了,在这之前他必须将隐藏在内部的隐患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