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着锄头、铲子或者木棍、绳子都跟上来,热络地跟他打着招呼。
到了指定的地点,居然还有比他们到的还早的,正蹲在那里聊天。
见到他们,纷纷走过来,彼此打着招呼。
人人脸上都写着满满的干劲儿。
等了一会儿。
王鹏识看了看时辰,已经差不多了。人也差不多到齐,便翻开册子开始点名。
“李富贵。”
“在。”
“刘大力。”
“诶!这儿呢!”
“王二柱。”
“在,我在!”
名册是唐景云托村里会写字的人写的。
点到名,人也在的,王鹏识就用毛笔在后面打个勾。
没到的就先不打。
如果迟到就打个圆,如果当天没来,就打个叉。
点完名后,就开始整理山地。
从山脚起,草根拔起来晒干,碎石整理出来。
要么垒边界,要么铺山路。
山上的树,该砍的砍,该留的留,这些会有监工指导具体怎么做。
如火如荼地忙了好几天,山脚下的平地才都整理了出来。
农庄那边调来的一批施工小队也到了。
青砖、青瓦、泥沙运进村,晾干的木头也从村外买回来。
来的人多,没几天几座瓦房眼看着就要在山脚下立起来了。
而唐景云这个时候,正在和人谈生意。
赤焰花、驱兽草的粉末,以及做的几种面脂,都需要装的东西。
她之前建了窑口烧青砖和红砖,这些只是技术比较低的东西,随便烧烧,也能够烧出来。
但是,瓷器则不同,本来在古代瓷器就比较贵,再加之技术上的垄断,总共也没有多少珍惜瓷器流露出来。
唐景云自己去烧那瓷器,也得一步一步的来。
她只知道方法,但是不知道配比,不知道火候,甚至连烧多久都不知道,还不如跟这个时代的瓷器窑口合作。
唐景云比较心怡之前赵娘子拿出来的那种小巧玲珑的白瓷盒子。
她需要的量多,与人建立长期的合作最好。
于是几方打听,唐景云还特意去问了种子店的掌柜,才打听到一家信誉比较好的私人窑口。
窑口在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几乎所有村民都已烧窑为生。
为了保证瓷器在运出的途中最大程度的完好,这个村子还自掏腰包,将村子去往镇上的这条路铺平。
虽达不到现代柏油路那般,但下雨天是绝对不愁无处下脚的。
窑口的负责人姓申,唐景云称其申老板。
申老板这个窑口,产出的瓷器也不是什么多上等的。
面对的也是比较大众的客户,原因还是他们窑口的技术不太行,烧不出好的瓷器。
唐景云是客户,申老板接待了他,了解到唐景云的需求后,便答应和他合作。
不过在签契约付订金之前,唐景云还有个额外的要求。
瓷盒为扁圆形,盒身一边绘制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一边绘制产品名称,还有售货地址等。
盒盖上,唐景云的要求是还要添上一朵赤焰花的花朵标志,花朵下方加“唐氏”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