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四章 孙坚来袭(1 / 2)路漫漫求索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琮汇报了蒋钦的事情后,开始考虑几个事情,中学年后要办起来了,而且是在宜城,需要得到宜城马家,向家的支持。

这是宜城两大家族,必须处理好关系,但是刘琮有些无从下手,向朗是司马徽的弟子,少年时便前往颍川在司马徽门下学习。

向朗年纪与荀彧相仿,其实都比诸葛亮大了十来岁,刘琮思来想去,还是先准备去见一趟蒯良!

“子柔先生,今日不请自来,还请先生勿怪!”

“哪里的话,二公子原意来寒舍做客是良的荣幸!”

两人分宾主而坐,虽然刘表与蔡家关系更为亲密,但是荆州大多数政事更倚赖蒯家兄弟,特别是蒯越,此人在政务上的能力确实很强。

“今日过来只是想和先生谈一谈天下的局势!”

“哦,良也早想和二公子讨论一番,可惜二公子整日在军营,良怕打扰了二公子!”

“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天下大乱已经无可避免,琮为汉室宗亲,对此非常惋惜,天下大乱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

“二公子有怜悯百姓之心,乃仁厚之人!”

蒯良对于这种没有任何内容的话不置否可,当然奉承几句,看看刘琮后面准备说什么!

“二袁虽然势力庞大,但是人心依旧在大汉,不过大汉有诸多弊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世家兼并土地,让百姓没有了活路,听闻蒯家前几日主动下降田租,蒯家仁义!”

“我兄弟二人看黎民百姓生活困苦,因此不忍,便将田租下降,如今佃户士气高昂,预计明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的年份!”

“其次,便是人才,许多人才都被世家垄断了,若是世家德行较好,倒是还好,若是德行较差,官官相护,百姓则苦不堪言!

琮因此才办理了几所小学,为的让更多的普通百姓都有学习的机会,这样在朝政上不会形成结党营私,官官相护,不知道先生是否认可?”

蒯越没有接话,在沉思,刘琮所说他需要更多的考虑,站在他的角度上是支持的,就像他支持棉花收税一样。

为何,蒯良很清楚,若是都是世家子弟做官,久了对于社会有极大的危害,如黄巾之乱,边郡叛乱其实就是如此,当官便成了讲资历,而不是讲能力了。

边郡叛乱,如北地叛乱,若是让朱儁负责,公孙瓒辅助,而不是安排刘虞,情况也不至于叛乱层出不穷。

西北也是,若是放手让皇甫将军统领,西北叛乱早就平定了,而不是让张温这个没有统兵经验的去西北,还有没有什么能力的周慎,若非董卓,孙坚等人勇武!呵呵!

“公子所言有些道理!”

话不说满是这群老狐狸惯用的说话伎俩,刘琮倒是不在乎,依然自顾自的说下去。

“如今离新年不到几天了,琮欲在宜城开设一所中学,父亲已经同意了,但是宜城琮不太熟悉!”

“二公子有些厚彼薄此了,宜城都开设两所学校了,还要开设?为何不考虑中卢?况且中卢离襄阳更近!”

“先生既然支持,明年必然在中卢开设小学,不过在宜城开设中学已经定了下来,琮已经和父亲汇报过了!”

“嗯,宜城马铮与我有些交情,不过二公子,仅仅是学校还不够,听说二公子的大夫,是叫医院吧,活人无数,不知道能否在中卢也开设?”

“子柔先生,医院需要许多大夫,大夫的培养非一朝一夕,琮四处搜罗大夫,但是原意入医院的不多,暂时确实没有能力在其他再开设医院了!”

如今刘琮哪里能力在其他地方开设医院,基础教育的人员,刘琮自三年前就开始培养,但是大夫的培育时间更长,最基本都要个八年,十年的,而且只是最低级的大夫。

而且这个时代有许多大夫还有门第观念,传男不传女,非自己嫡系儿子,徒弟不传,这些观念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若是二公子以后开设医院,当首选中卢,中卢可是非常支持二公子,不说别的,就二公子身边的廖淳都是中卢人!”

刘琮也点头答应,如今刘琮是他们这些家族的重点调查对象,有心打探基本还是能查得到的。

刘琮点点头,虽然每日刘琮都在军营,但是各项汇报都经过荀攸,刘郃,廖淳等送到刘琮手中。

医院是真的没有没法人手再开设新的医院,除非再招募到一些医生,但是医生哪有这么多,至于念念不忘的华佗就一直在徐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挪个窝到荆州逛一逛。

为了支援武陵建设,也为了加快人心的收服,刘琮派人在临沅,澧县两地建立的医院,而从长沙调了几位大夫过去。

伊籍因此还抱怨过,说益阳同样需要医院,不少人患病之后,由于药店的费用太高无力承担,只能是等死。

刘琮的医院收费非常低,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不会因人而异,因此受到许多百姓的拥戴,但是也受到许多同行的讨厌,有些药店就是世家开的。

大夫在这个时代,大多被世家养着,甚至不少世家子弟就懂医术,只是实践经验不多罢了,学医总得识字吧!普通百姓大多都不识字,因此在汉朝普通百姓中蒙古大夫比较多。

医学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仅如此,刘琮开始提倡兽医,兽医的范围当然比现代小了很多,主要是对家禽研究,治病!

东汉的瘟疫在某种程度上便可能是由动物传播到人身体上,因此对于这种研究还是有益的,而且原意做这个的也不多,主要社会地位不高。

不仅仅是医院,对于冶铁刘琮也是在准备,刘琮对于这种是真的不懂,百炼钢之类虽然听过,但是仅仅是听过,不过刘琮知道一个事情,其实自唐朝到现代,国内的冷兵器武器锻造技术并没有太多的进步。

对于武器来说,其刀刃最佳硬度是在洛氏58-62,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好,然而唐代工艺就达到这个程度,平均58.5的硬度。后世只是在工艺细节方面做的更好,效率更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