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霞听了姚自立对未来的美好畅想,看着他幸福的为自己描绘着光明的前程,也认真的笑着说:说话算数,我可等着你的大餐吆。你可不要让我失望。
姚自立很自信的点点头,说;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姚自立说午太忙了,陈国文来也没有好好招待,问贾霞陈国文什么时候走的。贾霞说陈国文在她那待了一会,看到有照相的就走了。
姚自立发现,贾霞说起陈国文时,语气柔软又带点生硬,不像提起别人时那样随意轻松。姚自立奇怪地看看贾霞的表情,不想被贾霞看到了,贾霞装着不高兴的样子训姚自立:看什么看,没见过美女吗?
一句话,说的姚自立赶紧低下了头。
贾霞对姚自立说:你今天忙前忙后的,累心累力,也早点休息吧。说完就回到自己的照相部,锁好门也下班回家。
贾霞的父亲原来在县防疫站工作,母亲是小学教师。贾霞和姐姐从小就是非农业户口,也就是那个时候人们羡慕的吃国库粮的。
学时,一个班里也就有四五个孩子是吃国库粮的,同学们都知道他们和农村户口的孩子不一样,他们长大了就会自然有工作,就能班挣工资。
他们吃的、穿的要比同龄的孩子要好,他们从小也处处感觉自己有很大的优越感。反正学不学习,都会有铁饭碗捧着,所以他们这些人中很少有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
贾霞从小就喜欢画画、唱歌、跳舞,了高中又喜欢了摄影,还买了个海鸥牌120的照相机,经常挂在胸前,不时地拿出来取景拍照。很有文艺青年的气派。
学校里都知道有个会照相得女生。有时她走过去,有不少的男生就对她指指点点。说那个就是经常拿着照相机照相的女生。有时班级有活动,也请她给拍照,她那时多少也算是学校里的名人。
后来国家的政策发生了些变化,她的姐姐高中没有毕业,就赶紧接他父亲的班去了县防疫站工作,搭了政策的最后一班车。到贾霞毕业时吗,已经没有了接班的说法。非农业的孩子虽然也安排工作,但都要经过县劳动局的考试,并且也大都是安排到企业和商业部门。
贾霞高中毕业后,在家等了两年,终于有了招工的机会。贾霞在学校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和同是非农业的学生一块考试,她还算是其中比较好的。考试成绩出来后,根据成绩的高低选工作岗位,贾霞选了商业岗,而大多数的人是去了企业的车间班。
贾霞去供销社那会,市场经济才刚刚兴起,有些物品还是由国有商店经销,比如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还有一些建筑材料也都由供销系统经营。
贾霞先是到一个供销社的门市部,当了一名营业员。当时供销社的营业员工作轻松,工资及时,月底还有点奖金。刚班的贾霞很是满足。
就是在那个时候,她认识了刚刚从田间地头里走出来,开始拉建筑队创业的陈国文。
因为家贫,陈国文小学都没有完,就到生产队参加劳动。跟着生产队的泥水班从搬砖干起。一杆就是十多年。
因为他脑子的好使,学得快,特别是他的性格豪爽,敢说敢做,几年以后,他就成了泥水班里的灵魂人物。
当市场经济的浪潮兴起,陈国文及时把握住时机,带领原来生产队水泥班的几个人,搞起了建筑。
开始是给村民盖房子,后来就承包单位的一些小工程,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
当时陈国文刚刚拉了一帮人盖房子,经常到门市部买东西,接触多了,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慢慢熟悉了。
两个人都是那种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人。陈国文觉得贾霞漂亮、有气质,贾霞见陈国文豪爽,说话幽默,有能力,对陈国文也有好感。。
每次陈国文来买东西,都要站在柜台前和贾霞她们聊一会,说一些社会传闻、趣事,逗得贾霞和几个营业员都很开心,当陈国文离开时,都问他什么时候再来买东西,希望他早日光顾。
门市部的经理姓董,叫董再民,年龄四十多岁,贾霞一来班他就注意她了。对贾霞嘘寒问暖,很是关心。贾霞涉世未深,开始对董再民的关心也没有在意。
慢慢地贾霞发现,董再民一靠近她聊天时,别的人就借故走开,她意识到事情不对,就有意避免和董再民一起单独说话的机会,怕别人说闲话。
董再民见贾霞对他态度冷淡,又看见陈国文来了贾霞热情打招呼,心里有些吃醋,很是不满。对贾霞的态度也就有所转变。处处找茬给贾霞小鞋穿。
别人迟到几分钟,他笑笑装看不见,要是贾霞迟到一点,他就马虎着个脸,对贾霞点名批评,还扣罚贾霞的工资。
贾霞心里明白董再民的意图,就自己多加注意,尽量早来晚走,不让董再民找到报复自己的机会。
很快供销系统就被蓬勃兴起的个体经济冲击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商业系统开始改制,一些人员开始下岗分流,另谋出路,一时人心涣散,队伍不稳。贾霞她们的门市部也效益不好,开始是没有了奖金,后来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了,再后来有时几个月不发工资。
为了生活,有的人已经开始辞职下海,自己出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