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咱就回访一下昨天来求医的那些百姓,看看他们中间有多少是从小病小灾,自己给拖成了现下的重疾。”
“”李昂又是一阵无语。
虽然生为皇族,但国人勤俭持家的习性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同时他也听明白了武卓的意思,别看那帮百姓瞅着可怜,但很多人患病之初是完全可以在不影响生计的情况下医治好的。
只是他们心疼小钱儿,最终拖成了重病。”
这话李昂信,这完全符合底层百姓的见识和行事风格。
不过他堂堂天子,怎么能让一个半大小子给教训了呢!
一口气梗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又舍不下脸面摆帝王的威风吓唬。
鼓着眼珠子运了半天的气,开始掉书袋:“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武卓古文功底极差,不过李昂背的那段他却熟的很,是东晋一个叫张湛的家伙说的。
大一时不但背过,后来写报告总结什么的还经常引用。
一番话话说的大义凛然没错,但张湛那家伙是个研究玄学的,最多也就是还懂些养生。
一个不是医者的人,坐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然后小嘴巴巴的告诉世人,医者应该是什么模样的,这就有些恶心人了。
典型的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大言不惭的去要求别人。
而且,既然你良心那么正情操那么高,怎么不见散尽家财资助穷苦人家求医?
如果放到现代,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
看着李昂自己吃饱喝足内库里金银成山的,站那接着恶心货的话让别人甘于奉献,武卓心里一阵搓火。
没留神嘴里就出溜出一句:“照张湛那么说,这世上恐怕就没几个郎中了。”
“怎么?朕张侍郎说的有错吗?”李昂的情绪正慷慨激昂呢,被武卓一搭茬顿时激情全无。
“陛下,您说为人会有人学习医道啊?”武卓反问道。
“我问你,不是你问我!”李昂不爽的瞪着武卓。
“好,我说。”武卓点了下头,扒拉着手指头说:“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子承父业,祖上是郎中,自然向下传承。
第二种是拜师学艺,或被收或主动投效。”
说到这里武卓稍稍缓了一下,见皇帝老子没有提出异议才继续说:“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人都把医道当成一项技能,求活的技能。
因为这项技能可以能养家糊口,所以才有人愿意去学习它。
不信您下道圣旨,说天下的医者必须仁心仁术,要不惧寒暑昼夜,要忍饥挨饿终身处于劳顿当中。
遇到穷人要给白看,遇到不可医的病症,就算明知会被讹诈,也要硬着头皮治。
治好了是你命好,治不好被讹死打死是你活该倒霉。只有这样你才是济世之大医,不这样你就是混蛋王八蛋。
你看看谁还去学医!
别说没人去学了,就算有家传的,父辈也一定会让子孙改行您信不信?”
李昂听到脸都黑了,深呼吸了两次,好容易才压下火气。
硬挤出一句:“胡闹!”
“不是我胡闹,那个张湛的话不就是这意思嘛。”武卓一脸的委屈。
上官皇后见皇帝实在下不来台了,瞪了武卓一眼:“说些什么混话,先贤的话是那么理解的吗?简直是胡说八道。”
“是”武卓撇着嘴低头不语。
“世间甘于医道一心为民解厄的名医多了,远的不说,你师祖如何?”上官皇后拉着脸问道。
“他老人家品行高洁淡泊名利,乃医者共同之楷模。”
人家把孙思邈他老人家都搬出来了,武卓还能怎么办,认怂呗。
“除了你师祖,你师伯长林道长又如何?”上官皇后再次质问。
“师伯他古稀之年仍奔波于乡野之间,不眷恋红尘不贪图富贵。踪迹显露之时,必是救百姓厄难之中。”武卓背课文一般的叨叨了一通。
话说的没毛病,但语气神态实在是可恶。上官皇后忍不住怒道:“你给我好好说话。”
武卓其实打心眼儿里不怎么怕上官皇后,听对方训斥自己,反倒来了精神。
兴冲冲的问:“皇后娘娘,您听过一段碑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