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洛阳书院(1 / 2)翦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这几日,洛阳书院也建成了,开始广招学生。

董宪并没有搞什么后世的那种让普通百姓的孩子也来学习,这些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

现在书籍的书写主要还是靠竹简和帛,而这两样工具都太过昂贵,普通百姓家里跟本就买不起。

至于官府提供,整个司隶现在可有四百多万人,就算孩童只有四分之一,也有一百多万。

这要是官府提供学,财政分分钟崩溃。

所以洛阳书院,也只是停留在接纳寒门士子的程度,没有对普通百姓开放。

想要普通百姓得起学,首先得改进蔡伦纸,让纸变得利于书写,同时还得降低成本。

这也是董宪招天下匠人入京的目的之一,事情都得一步一步做,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君不见科举制在北周时期就已经有雏形了,在隋文帝时期正式确立。

可是科举制真正让平民跃政治舞台,确实在北宋的时候。

由此可见,要改变社会结构,绝不是搞出一个制度,或者造一个东西就能解决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多穿越者前辈,总是连纸质书都没有,就把科举制搞出来。

这是要干啥?给人当靶子打吗?

不过董宪也给书院规定了,学生毕业之后如果想要进入太学进修,或者要出仕为官,必须要下到底层,各个亭、乡、里,给农民的孩子教课。

也不用教什么高深的学问,去教半年,教会孩子写自己和家里人的名字,再学点常用字就行。

因此,董宪也让各地官府,开始建设里学、乡学和县学。

万一真的在平民中有天纵之才,也算是给了平民的孩子一条不宽的路。

但是就目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言,这是董宪能做到的极限了。

但即使如此,司隶的百姓也对董宪感恩戴德。

虽说只给了他们一点点希望,但好歹那也晒希望不是?

老百姓怕的不是希望小,而是没有盼头。

“琰拜见司空!”蔡琰到了之后,对董宪行礼。

东汉对于女子的约束,比起南宋要轻许多。

女子并非不可抛头露面,像洛阳书院这种地方,女子也是可以来的。

董宪无奈的笑了笑:“昭姬,你这是何意?你我之间,还需如此见外?”

蔡琰笑道:“你荣升司空,道喜总得道一下吧!”

董宪连连点头:“好了好了好了,你们读书人怎么说都有理,我是个粗人。”

蔡琰噗嗤一笑:“司空若是粗人,那这天下就没几个文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