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也是接连好几日的大太阳,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要拜年祭祖,所以郊外的几个寺庙也香火不断。
南府也不例外的数十辆马车的等候着,大户人家这般也并不出奇,锦城富饶,百姓生活也过的不错,民风很是淳朴。
可今年这南府前去的寺庙不单换成了最远最小的寒山寺,并且其中三辆马车里的东西全是为南锦屏一人准备的。
光丫鬟护卫就十二人,生活用品也是按照南府的规格来,哪些昂贵的药材补品更是准备了一大箱。
南府没有刻意隐藏些什么,声势浩荡的前去。
南锦屏在铺着厚厚羊绒棉的马车里歪斜的靠在祖母身上,时不时的说着话。
路途有些遥远,马车又行的极慢,老夫人晃晃悠悠的睡着了,南锦屏这几日也不知为什么格外的兴奋。
年味极浓,南锦屏似乎还能闻见空气中残余的爆竹味,她想是不是可以再次遇见国师大人啊。
这一次自己可得近水楼台先得月,就算得不到国师大人,那最起码得蹭点精神力自保。
南锦屏托着脸颊上还未完全褪去的婴儿肥,发着呆,也不知道国师大人的伤好了没有,他一个大男人为什么长得那么好看。
老夫人睡眠浅,早早地就醒了,看着自己这个宝贝孙儿一会笑的一会紧皱着眉头的,小小的人儿,心事倒不少,也藏不住。
“咳,我说屏儿啊,你这般发呆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被惊醒的南锦屏,猛地一回头,头上的珠钗就甩在了自己的耳旁,疼的南锦屏急忙捂住了耳朵,娇娇的喊痛。
这把老夫人吓得一哆嗦,连忙去给她轻轻的揉着,“那么大的人也不知道小心些,手放下来我瞧瞧,啧,都留红印子了,等会让琳琅拿点红油给你抹开。”
南锦屏一把拔下头上的珠钗,早上挑它的时候,欢喜的不行,现在怎么瞧怎么不顺眼。
她顺势就抱着祖母的手,娇气的骂道:“才不是屏儿不小心,是这珠钗先动的手嘛。”
在这个小插曲后,马蹄声渐停,柳儿放好马凳,扶着南锦屏出来。
寒山寺高高耸立在云雾里,让人瞧不清真切,马车只能停在最近的半山腰处。
也正是如此寒山寺来的人可谓是极少,一般是些离这儿近的农户才来,向来肃清,南锦屏在心底暗想,这倒是符合国师大人的风格。
而南府其他人以为南锦屏图个清静才特地选的这儿,也纷纷默许了她的想法。
侍卫们搬出一个个箱子,跟在后面,让不少行人驻足观望。
为了考虑女子,这爬个山也是走走停停,费了良久才到达寺庙正门。
主持和一些小和尚都在门外等候着,南丞相与其交谈着,而南锦屏一行人则被领进了一个单独的小院。
小院自然较小,一眼就可以望到底,一间小厨房,一个茅房,其余就是五六间的客房,除了院墙还算是新的朱红色,其余皆是灰蒙蒙的。
可能是院子小的缘故,那靠门边的几颗菩提树显得硕大无比,这怕是要七八个人才能环抱住吧,南锦屏心想。
她同兄长、父亲、祖母坐在院子的石桌前和寺庙的主持谈论着接下来暂住在寒山寺的事宜,以及这次前来的香火钱。
下人们则在来来回回的打扫和搬着行李物件儿。
丞相府自然是不差钱的,除了捐赠的五百两白银外,还替寺庙内的佛像全部重塑金身。
南丞相淡淡的开口:“主持我这小女自幼体弱,前些日子更是大病一场,这才想在佛门重地休养生息,可她的安危更是要有所保障。”
“丞相不必担忧,寒山寺既然接待了贵女自然会稳妥照应,此处远离前堂,周围也设有阵法。”
南锦屏只听见远离前堂,那不知离国师近不近,眼下父亲祖母都在,也不好问,还是等会私下在做打听罢了。
南锦屏收拾好,便同祖母一起去了供奉佛像的内殿,不得不说虽然这院子简朴,但这大殿可丝毫不差其他大寺。
跪在红色软垫上的南锦屏,虔诚的在心底道谢,感谢给了她重来一世的机缘,也祈求这一世南府可以安安稳稳的过下去,她拜了拜佛,最后起身上了香。
走走绕绕的到了一间不大的木屋,每间木屋里装饰都十分简单,除了中间的一个大圆桌外,就是净手的脸盆架。
这里是招待留下来食斋饭的客人的,小沙弥为他们打来了热水。
可能是长期的吃些素食,寺庙这些地方倒能把一些寡淡的菜做的比往常吃的还要可口些。
南锦屏抱着祖母滴滴答答的落了几次泪,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离家过,自然舍不得,心情到这时才有了低落感。
“屏儿,你在这儿若缺些什么,就派柳儿去买,想回来了提前写信,南府马上就能来接你,吃不惯素食,也可以适当的尝一些,你又不是什么佛门中人,不必讲这些虚礼知道吗?”
“还有啊,要记得多写信照顾好自己,谁敢怠慢你了,就直接惩治,我们南府不怕。”
老夫人和南丞相絮絮叨叨的讲了好久,就连兄长也不放心的叮嘱了几句,生怕亏待了他们的心头肉。
南锦屏千哄万哄的才送走了他们,回到房里才发现自己的枕头下压着把短刀,小巧精致。
南锦屏想都不用想,这肯定是自己那兄长特地准备的,南锦屏拿在手上随意挥舞着试样,对这把短刀十分满意。
或许知晓南锦屏爱些精致玩意,这短刀的刀鞘和刀背上都刻上了兰草,刀鞘上还镶嵌了红瑙,拿在手上轻便顺手,锋利无比。
天色渐晚,南锦屏也真的是有些累,到了个新环境下,半晌还有些不适应,她让柳儿去打探国师大人的消息了,也不知道到底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