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有些难办啊。
在汉末名声这个东西可是很重要的,无论董卓之前是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也好。
是真的残暴不仁也罢。
这坏名声已经传出去了,现在想要挽回局面难度是非常大的。
对百姓而已换一个当权者可能无所谓,只要自己能活下去便好。
但对于世家大族来讲,大家都是非常担心董卓真的变成第二个王莽。
而且董卓之前的一番动作,还真和王莽有些像。
这才是让他们心有顾忌的原因。
董卓如果真的变成第二个王莽,必然会变成全天下诸侯讨伐的对象。
更何况现在董卓还没有变成王莽,就已经被讨伐了。
董浊心中已经想明白了一切,揉了揉眉头,之前的欢喜一扫而空,面对桌上的酒肉也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不过董浊毕竟是有两世阅历的人,很快便收起了情绪,摇了摇头,轻笑道:&ld;世人误我多矣。&rd;
&ld;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rd;
&ld;这点小委屈,董某还受的了。&rd;
&ld;啊?!&rd;
这时杨彪、黄琬、蔡邕等人口中发出一阵惊呼。
董浊为之一愣,怎么自己说错了?
只见蔡邕起身道:&ld;明公方才所言当真发人肺腑。&rd;
&ld;实乃至理名言啊。&rd;
董浊瞬间明白过来,刚才他说的是三国李康所言,现在李康可能还是个孩童吧。
这句话还并没有流传出来。
不知不觉自己又剽窃了。
董浊摆了摆手,笑道:&ld;伯喈,谬赞了。&rd;
&ld;是非功过,留于后人评说便是,我等只要做好当下便好。&rd;
&ld;是非功过,留于后人评说?&rd;
蔡邕等人互看一眼,今日董相国无论是之前的政策,还是现在说的两句话,体现的都是一代名臣风度啊。
看样子之前王司徒行刺给董相国的改变还真是大!
长安学宫董浊是一定要建立的,名声可以慢慢转变,这个东西就和成王败寇是一个道理。
因为长安学宫关系到董浊后续的安排。
这时只听董浊笑道:&ld;设立长安学宫一事势在必行。&rd;
&ld;此时交于文先、伯喈二人去办。&rd;
董浊望向杨彪、蔡邕二人,交代道:&ld;二位可选一人当第一任山长,负责管理教导士子。&rd;
杨彪闻言,摇头道:&ld;回相国,山长一职,蔡中郎当为最佳人选。&rd;
&ld;蔡中郎才名海内闻名,若是蔡中郎作为山长,想必会有不少士子前来投奔。&rd;
董浊眼神微动,顺势说道:&ld;伯喈,那山长一职就教于你了。&rd;
&ld;万勿推迟。&rd;
董浊顿了顿,戏谑道:&ld;届时伯喈家中藏书可不要吝啬,光是为了伯喈家中之书,想必前来学宫之人也是从者云集。&rd;
蔡邕闻言,只得应下,董相国做事真是滴水不漏,恐怕之前便已在打他家中藏书的注意了。
杨彪家族四世三公,在朝野内外都是颇有人望,再加上蔡邕这位大家,两人同办学宫,恐怕无论董卓名声多差,求学之人也会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