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情缘:
2009年上职中迷上了绘画,就因为第一幅作品画的很像模像样,在班里闲暇的时间便开始了画画,当时外聘的书法家贾中华在看了他的画以后觉得很有天赋,便多次鼓励他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还年轻,还有的是机会。
重拾笔杆:
大概在2011年冬,作者已经辍学了将近两年,在观看了当时正在热播的《甄嬛传》,对其中的诗词歌赋深深着迷,便在私下里有感而发,按着诗词的字数来记述身边的故事。
写着写着,突然一天,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时正在去上班路上的作者发现了一面挂着晋州市文联的机构,也是当时写作的缘故,便跑了上楼去参观,从此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作者正在县教育局备案自考法律专科。
某一天忍不住把写的差不多有几十首诗词拿去给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们看,没想到的是一个老师说:把稿子先留在我这里,我看不懂,找个懂行的老师把把关。他说:这个老师叫白明京,是县二中的退休教师,目前是县《梨花诗社》的主编兼副社长。
不几天老师回复:这个诗词看着是挺有灵气,但是都不成体统,都不讲格律,充其量也就是打油诗,便当即送了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以供研习。
北上帝都:
县级市的天地和文化底蕴终究是有限的,更何况作者才十八九岁的年纪。
当时通过网络聊天室结识了很多的文友们,也间接的从他们的聊天中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便拿了在酒店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悄然买了到北京的火车票。
听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园里有很多有志之士通过勤工俭学考大专本科学历,并有人成功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作者便慕名而往。
刚开始只是在清华大学保卫处成为一名普通的保安员,一个小时坐岗一个小时站岗,业余时间正好用来学习。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长达四年的半工半读生涯里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上千首的诗歌作品,并且在其间因缘际会的先后拜在了绵阳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郪山的门下学习诗词和深圳大学文学院汤奇云教授门下学习现当代文学。
始终如一:
当九零后大多数作家都已经进入了公众视野的时候,作者却在为谋生穿梭于大街小巷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边谋生的同时,一边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写作,未尝有过一日的荒废。
母亲也经常勉励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此期间他在水果店当过店员,迎来送往,在剧组做过影视器材跟机员,随着剧组的拍摄进程得以游览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保健品公司做过服务老年人的业务员,给老年人们讲故事,游山玩水。
一展身手:
就算是再从事着最苦最累最让人瞧不起的工作,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但他从未放弃过实现一个作家梦的初心和脚步,他从不为出身而自卑而气馁,反而是越挫越勇,百炼成钢。
身边熟知的写作同龄人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出名被挖掘,有的甚至是加入了中国作协,但他却还是一如既往的肯坐冷板凳,不急不躁。甚至有人见他几年过去并无多少成绩,公开侮辱他:就他的出身他的学识他早就该停笔了,哪儿凉块哪儿待着去吧!学门手艺养家糊口吧。
但他从未被对方的只言片语所中伤而放弃心中的梦想,依然是笔耕不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今年,2020年的春天他开始在以修命病13为笔名连载抗疫题材随笔《居家抗疫笔记》,并成功签约国内一线文学网站。
在下半年更是辞职开始创作以剧组生活为背景的《剧组小助理》,并且同时创作连载以清华大学学子故事为题材的都市小说《清华往事》。
不忘初心:
大概在清华大学半工半读期间,他有感他的起源是绘画,在冲破层层的阻力以后说服家人用打工攒了一年的血汗钱在清华大学西门外的柒艺画室学习油画,而授课老师便是清华美院毕业的高材生,也算是圆了他的清华梦。
每当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实在是太枯燥乏味的时候,他便会抽出时间来阅读一些关于佛教的书籍,在学佛五年之后因缘际会的在北京龙泉寺接受三皈依,成为了佛教的俗家弟子,师傅有感于他的经历并赐法名:释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