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荀彧还未到而立之年,估计也就是二十六七岁,身高七尺左右,面目清秀,甚至可以用漂亮来形容,眉目之间透着儒雅气质。
走进门来一袭素色衣衫,一举一行文质彬彬。
“老规矩,煮一壶武阳茶。”
荀彧见刘准迎上来,笑盈盈的说道。
刘准也知道他的习惯,吩咐完笑面虎后,将荀彧拉到一边。
“文若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倒不是他想这么做,搞得像地下党接头一样。
只因为现在是特殊时期,董卓的眼线在洛阳城还是很多的,小心驶得万年船。
荀彧虽然疑惑刘准今日的行为,却也能勉强接受,顺着刘准手指的方向走去。
来到了康渊那一桌,两人相对而坐。
“在下并州康渊,有一事请文若先生相助。”
康渊的名号如今虽不说响彻天下,但荀彧作为守宫令,那自然是知道的。
再加上康渊知道荀彧的秉性,于是也不遮掩,上来便自报家门。
“久仰康镇北大名,如今关外大军压境,想不到康镇北还有此闲情雅致,来洛阳品酒论茶。”
荀彧听到康渊说完,出言半开玩笑道。
关外诸侯联军陈兵数十万,那些与会诸侯荀彧心中都有大概的了解。
他本就对汉室满怀希望的,既然康渊参加了会盟,说起来也算是讨伐董卓的功臣。
自然说话间便熟络起来,对这个匡扶汉室的人心生好感。
荀彧才投靠曹操时,他们两人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了汉室江山而奋斗。
曹操甚至还对荀彧说:子吾之子房也!
而荀彧为曹操所献的计策也是:奉天子而伐不臣。
并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挟天子而令诸侯。
两人都是为了汉室的复兴而努力着,并且,荀彧在曹家的影响力,就像诸葛亮在蜀国的影响力一样的大。
但随着曹操实力渐渐强大,曹操发现:汉室似乎已经无药可救。
于是下定了取而代之的心。
而荀彧却一直忠于汉室,说他在帮曹操谋天下,还不如说他是在想方设法兴复汉室。
然荀彧与曹操的政见不合,注定了他只有两条路可走:退隐山林或者死。
可惜,荀彧性格偏执,又是那种死忠的人,不肯投效他人。
而曹操因为政见不合,加上荀彧在整个北方士族中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以及荀彧自身的偏执,最终将他推到了悲剧的前台。
荀彧确确实实是千万里在追寻着曹操。
他二十多岁就来到曹操身边,一直干到五十岁,二十多年跟着曹操出生入死,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
所以康渊觉得曹操终其一生最后没有称皇帝,可能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荀彧的在天之灵在看着他呢,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正义的力量。
听了荀彧的调侃,康渊也不由苦笑一下。
“实不相瞒,我此来洛阳,是为救出弘农王殿下。”
而后,康渊把弘农王近期的情况和盘托出,引得荀彧连连讶然。
荀彧和蔡邕不同,此时的荀彧已经准备辞官回乡,同时对汉室正统的执念也不是蔡邕可以比拟的。
即便荀彧的修养极好,但也对于刘辩的遭遇感到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