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借势起势(1 / 1)秋秋爱写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宝,求你件事儿呗,帮我改篇稿子好不好?”这已经不是冯舰昭第一次求马依诺帮自己改稿了。

马依诺文笔卓然,从读小学的时候起,就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也在各种作文竞赛里屡创佳绩。

“你的那些科室建设报道,我真的是不想再看了,怎么修改也展现不出我的文采。”马依诺帮他改过两份内部宣传稿,看到那些晦涩的术语就觉得无聊。

“求求你啦!关键是你帮我改的那两篇文章反响太好,科长说,部长看了以后对我们科的工作成果特别认可。现在我们科有什么文章都找我写,我也是没办法呀。”冯舰昭笑嘻嘻地恭维着马依诺,只求她高兴了能答应下来。

“那你就跟你们科长坦白,说你自己实在不会写,都是女朋友帮你弄的。不就得啦。”

“也不是坦白不坦白的事儿。后天就截稿了,部里其他科都已经交稿了,书记说写得都不错。我们科要是交不出篇像样点儿的稿子,在书记那儿都交代不了。”冯舰昭说起公司给的压力,看马依诺不为所动,开始贬低起自己的文章来,“你看看我写的这个破玩意儿,前言不搭后语的,零零散散,流水账一样,我自己都看不下去。这要是交上去,根本展现不出来我们科做的那些成绩。你也不希望我付出的那些辛苦,就因为表达不出来,算作白辛苦了吧?求求你啦,就这最后一次了,以后肯定不再劳烦大作家您啦!”

马依诺听冯舰昭故意把他自己写的文章说得那么不堪,被逗笑了,斜着眼睛瞄着他,说:“你可说准了,这是最后一次!下次说什么我都不可能再给你代笔了。”

“好,好,好!”冯舰昭连声答应。

马依诺能同意给他改稿,主要还是因为心疼他,知道他说的那些科室成果,很多就是出自冯舰昭的辛苦劳动,不希望他的辛劳被埋没。

下午,马依诺带着笔记本电脑,同张婕宁和魏元元一起去阶梯教室上自习。她们坐到了最后一排,也是教室里最高的一排。坐在这里,埋头学累了的时候,抬起头就能将偌大的阶梯教室尽收眼底,也可以从侧面的窗户望出去,欣赏松木苍翠的校园景色,视野开阔。离后门也近,出入方便,所以,只要这里没被别的学生占着,她们就会选坐在这一排。

“你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是怎么调的?”魏元元以为马依诺是在用电脑写论文,探过头去看她的屏幕,低声问道。

“我没有在写论文,在给舰昭改文章呢。”

“你这!可真是他的贤内助呀!”魏元元酸着马依诺。

“没办法!为了让我帮他写,把我这顿夸,我也没扛住表扬,这不就沦陷了么。”马依诺边打字边小声说着。

“也是你文笔确实好。咱们导师不就说嘛,你的开题报告写得特别吸引人。一个学术报告都能让你写出小说的感觉来,要不以后你当作家吧!”魏元元古灵精怪的,时不时脑洞大开。

“呵,当作家,那是我上小学时候的梦想。”马依诺不以为然的说,敲键盘的手指并没有停下来,“我要是真当了作家,就把你写到小说里,给你写两个大宅子。”

“我才不要大宅子,我要肤白貌美大长腿!”魏元元一句话逗得张婕宁和马依诺两个人全都没忍住笑,赶紧压低了声音,趴在桌子上捂着嘴,把桌子都笑抖了。

几天后,冯舰昭所在的部门,公布了各科室建设工作成果排名。冯舰昭所在的科,凭借着日常踏实的工作,也凭借着马依诺那篇卓越的总结介绍,一举夺魁。冯舰昭在技术开发部里作为“第一笔杆子”的名声不胫而走。

在一众工程师聚集的名扬汽车集团,文笔好的人屈指可数;在只招理工科毕业生的技术部门,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引起了公司的工会和党委的注意,两个机构都悄悄记下了冯舰昭这个人的名字。

冯舰昭为了让马依诺答应帮他这次,说过以后再也不麻烦她润色文章了,本来自己并没有当真,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把这句承诺砸扎实了。

没过几天,公司党委宣传部的部长给冯舰昭的科长打电话,说着急赶一份稿子,问可不可以借冯舰昭临时去写一下。科长听领导这么客气地跟自己借人,忙不迭地说:“好的,好的!我马上让他去。”于是,冯舰昭就被关在了党委宣传部部长的办公室里,听完部长布置的内容,就要临场发挥写出来,遭遇了一次胆战心惊的“闭卷考试”。

好在党建宣传的内容,注重的是条理清晰和用词准确,并不需要过度的修辞和特别的布局,而条理和标准恰恰是冯舰昭这个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最擅长的,写作的底子又是被高考验证过的,并不像他求马依诺改稿时说的那么不堪。

战战兢兢地当场交了差事之后,部长对稿件的质量还挺满意的。再加上部长对他“第一笔杆子”的名声早有耳闻,这份“作业”便自带着一些光环,所以对这篇中规中矩的文章,竟也赞许有加。

冯舰昭的科长担心自己的一员干将被党委调走,试探着问他,这么好的文笔要是在党委工作也能是一把好手。冯舰昭年轻道行浅,没听出这里面试探的味道,只实实在在地说:“我可没有那个能耐,也坐不住板凳。”反而让科长放心了不少。

但是,“闭卷考试”之后,坊间传闻就更加生动了。平日里工作严谨的工程师们,议论起这种传闻,却也喜欢添油加醋,议论着党委宣传部对冯舰昭赞许有加,日后必然挖过去重用。生产车间工作的工人们,下班后在街头巷尾凑堆儿喝酒时,谈论起这位年轻的工程师领导,更是传得像会作《七步诗》的曹植,写起文章来那是倚马可待,充满了传奇色彩。

再后来,公司工会筹办晚会,也借了冯舰昭去做节目编排和主持词撰写。冯舰昭在学生时代策划活动的功底,恰好有了用武之地,把一场晚会搞得有声有色,引起了部长们和经管会成员的注意,给领导留下了“全才”的好印象。

随着冯舰昭被给到的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他从学校到职场多年来积极进取厚积薄发的实力,使他在集团上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第一笔杆子”的虚名慢慢地被人们淡忘了,因为,与他后来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相比,能写好稿子已经显得不那么耀眼了,人们再谈论起他时,会用更贴切的年轻有为和势不可挡来赞叹。

至于几年后,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借着领导们对他的好印象,扶摇而起,青云直上,便是后话了。

职场不是考场,考场答题时,借助外力就是作弊,而在职场上,没有非黑即白的对错,借助资源,抓住一个说不上是否算作应得的机遇,借势起势,不仅无可厚非,反而可能会成就一番传奇。但是,职场又很像考场,终究要自己实力过硬,才能登高望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