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廖化便派出卫兵寻找沙摩柯,同时,带着巴适进入营帐。
只剩下两个人,巴适做势就要跪下,廖化连忙拦住了对方,“男儿膝下有黄金,说吧,你在江东军营地里都做了什么,为什么孙权要把你送回来?”
巴适连忙摇头,语速很快,“我完全是服从将军的命令,除了你让我做的事情,我什么都没做。”
廖化不再理会巴适,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既然你什么都没做,那你走吧,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能活着走出营地,沙摩柯不会追究你的行为。”
犹豫了片刻,巴适说道:“我把将军的话转达给孙权之后,孙权就让我走了,除了诸葛先生每天找我聊天,再没有得到孙权的接见,我不能轻易离开营帐,连饭菜,都有专人送入营帐。”
“昨天,送饭的士兵告诉我,需要给孙权拿一些东西,对方一个人拿不了,需要我帮忙,我在营帐中呆的太久了,就跟着这名士兵一起出发,前往沅水旁的船上,船上到处都是江东军的粮食,孙权的私人物品藏在船底。”
“取东西的时候,那名士兵有事,离开了一会儿,我就悄悄拿了一点点东西,结果,下船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检查,我的东西被拿走了,孙权知道了这件事,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大概是看到廖化脸色不善,巴适连忙讨好道,“廖将军,江东军的主力都部署在中军保护孙权,存放粮食的粮船上兵力不足,防备空虚。”
“我亲眼观察过,船上确实装载了很多粮食,如果廖将军准备偷袭敌人的粮食,在下愿意领路。”
廖化沉思了片刻,“劫粮船这件事,有人给你暗示过吗?”
巴适连连摇头。
尽管巴适很确信自己没有遭受江东军的误导,但他的判断却未必可靠。
很有可能,江东军成功诱导了巴适,这个贪财的蛮族却没有察觉出来。
从巴适的对话上看,刚开始,孙权对巴适是有所提防的,不仅如此,还安排了诸葛瑾从巴适的口中套话。
汉军主力接近汉寿,大战一触即发,这时候,孙权却放松了对巴适的监管。
囤放军粮的重地,却任由一名普通士兵带着巴适出入。
巴适偷了财物的时候,又恰好被人发现了。
这一切,似乎也太巧了。
换位思考,如果廖化是孙权,他会利用巴适,散布粮船的消息,引诱汉军偷袭粮船,那时候,江东军会在船队附近设下埋伏。
那么,看破诡计的廖化,完全可以利用孙权在粮船附近设伏,中军空虚的机会,偷袭孙权的中军,对敌军造成重创。
如果孙权看破了,廖化已经看破了他的伏兵之计,那么,孙权可以在中军设置伏兵,这种情况下,汉军偷袭粮船才是正确的选择。
对于廖化来说,无论是奇袭江东军粮船还是中军,收益都很小,风险却很大。
既然如此,廖化选择不应战。
只有走头无路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奇,一名成熟的将领,是不会愿意把命运交给奇迹。
既然已经跟诸葛瑾约定了决战,那么,两军堂堂正正的作战并且取胜,才是廖化需要考虑的问题。
把决战的时间定在午时,廖化也有自己的考虑。
午时到未时,战场的温度会增高,而且,太阳东升西落,那时候,面朝西侧列阵的江东军会直面阳光。
汉军兵力不如江东军,所以,廖化必须想尽办法建立优势。
在廖化的计划中,汉军将会和江东军打持久战,一直拖到未时。
第二天的决战开始后,廖化不会一次投入全部主力,为了保留反击余力,只有部分汉军承受江东军的主力进攻。
等到未时到来,阳光最刺眼的时候,汉军才会全面反击,击垮江东军。
在廖化思索的时候,巴适静静的站在一边不敢说话。
一阵脚步声响起,惊醒了廖化。
沙摩柯走进营帐中。
看到沙摩柯,巴适连忙出声讨好。
沙摩柯却视巴适为无物,他虽然同意原谅巴适,他明显恨着这名导致老王死亡的帮凶。
廖化起身,招呼沙摩柯坐下。
在武陵郡的战事中,这位五溪蛮王帮助廖化做了很多。
沙摩柯带领族人参战之后,几乎每次行动,都在打硬仗。
白天的战斗中,沙摩柯也立下了大功。
最开始,廖化没有想到,消极避战的朱然会被汉军引诱出营,所以,分给沙摩柯的兵力并不多。
沙摩柯成功完成任务,带兵突袭了朱然的营地,消灭了营内的守军。
这位五溪蛮王已经变得愈发值得信赖了。
第二天的决战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阻击江东军,坚持到未时,等待敌军疲惫。
打硬仗的任务,还是得交给面前的五溪蛮王负责,廖化低头琢磨,不好意思开口。
三国志廖化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