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聪明人(2 / 2)真狼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尚书令陈纪还在颍川老家探亲,陈飞所谓的朝廷同意,也就是他将奏表发往洛阳,负责留守尚书台的官员们拿起天子玉玺一盖,然后发文回复而已。

不过,在当前的情况下,这就是最合法有效的程序了。

荀攸低头一笑,向他拱手道:

“攸当竭尽所能,以报朝廷之信任、君侯之托付。”

陈飞点了点头,又补充了一句:

“朝廷特意授你假节之权,兖州各郡兵马,都可受你调动,若有重大事宜,当可便宜行事。”

荀攸又是一揖:

“谢君侯。”

大家都是聪明人,该如何行使陈飞授予自己的职权,荀攸心中无比清楚。

最后,陈飞的目光才落到了贾诩身上:

“文和先生,察选各地诸侯王的事情,你准备如何入手?”

贾诩微微一笑,似乎早有准备:

“按照当初朝议的结果,老夫已经联合陈令君、董将军,向中原各州、各郡国、乃至各位汉室宗亲发出公文,向他们广泛征询意见建议,不过因为时日尚短,暂时还没有得到回复,料想再过一个月,就能够收到各地的消息。之后我等自然按照民意,寻访真正有能力肩负大汉复兴的宗亲子弟,由陈车骑、陈令君、董将军等重臣拥立贤者为帝。”

陈飞似乎并不满意,皱了皱眉:

“此事关乎天下,务必慎之又慎,稍有差池,你我皆会沦为大汉的罪人啊。”

贾诩敛起笑容,十分严肃地掬手答道:

“君侯提醒的极是,诩必谨记在心。”

陈飞又转向郭嘉:

“自我起兵以来,斥候哨骑就一直由你掌管,如今各地共有多少人手?”

这是郭嘉手中唯一掌握的力量,他自然烂熟于心。

他看了一眼厅中同僚,缓声说道:

“目前我军散布于各地的暗哨共有两百余人,其中三辅四十人,河北七十人,青、徐二州各三十人,荆、扬二州则尚未完全就位,仅有二十人分别进入南阳、丹阳,还需进一步发展。”

这种事情,原本不会在大会上公开宣布,许劭、袁徽、郭鹏等人虽然早就知道,陈飞一直致力于平定四方,却不知道他这么早就安排了准备工作。

郭嘉曾经代表陈飞先后出使兖州曹操、徐州刘备、河内张杨、乃至于刘协,每次出使,他都会在周边留下一支谍报队伍,从而确保自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第一手情报,这也为陈飞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提供了最基础的支撑。

向来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陈飞对这点人手并不满意,他轻轻敲了敲案几:

“两百多人……还是太少。我给你三个月时间,要将这个数字翻一番!而且并、益、凉三州,也要提前派出人手,以备不时之需。”

郭嘉难得地没有嘻嘻哈哈,肃然应道:

“谨遵主公之令。”

诸事交办之后,陈飞又想起一件小事,他抬眼看向许靖,笑着问道:

“文休先生,家中几个子女?”

许靖稍稍一愣,连忙答道:

“回禀君侯,只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多年,儿子许钦,年二十三,此前蒙君侯允许,在汝南担任县丞。”

陈飞回忆了一下,隐约记得他确实提过一句,于是继续说道:

“如今先帝新崩,天下未平,朝(我)廷(军)所能管治之地,虽然只有一十九郡,但毕竟东西南北数千里,县城三百余座,人口千万有余,官吏士卒二十余万,如有贪赃枉法之徒,或有官官相护之嫌。感念于此,我有意专设一处机构,负责巡视地方,一是探访民间疾苦,纠察恶吏;二是查找不法之徒,缉捕盗贼;其三,可以充当禁卫,替我传达号令;此外,还可以负责特殊案件的查办。”

他看出了众人的疑惑,又解释道:

“职责与检校从事有些类似,只不过,许子将、赵叔茂各自分管一州,而此机构则直接向我汇报,我初步为其取名为……锦衣卫,你们认为如何?”

他原本想要取名为锦衣御史,却考虑到只有皇帝才能指挥御史,所以干脆放弃修改,照搬原文。

博学多才的应劭第一个开口:

“孝武帝时曾经设置了绣衣使者,也称绣衣御史,似乎与车骑将军之意相仿。”

荀攸点头道:

“酷吏江充、良臣暴胜之、以及王莽的曾祖父王贺等人,都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直到光武中兴之后,才遭到废除。”

陈飞摸了摸鼻子,原来汉武帝比自己聪明得多……

既然有了先例,其他人也没什么理由反对,这件事情就获得了全票通过,锦衣卫也被改成“锦衣使者”。

只不过……原本陈飞有意让许靖的儿子许钦来担任第一届主官,但许靖却再三推辞,陈飞只能作罢,暂时让徐庶兼任。

陈飞让他从亲卫中挑选不少于五百名精锐士卒,经过训练之后便奔赴州郡地方,尽快开展巡视工作。

恐怕连徐庶自己,都不会知道,草根出身的他,即将掌握一头何等凶猛的野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