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考核条件(2 / 2)烈焰梵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叔,刚才那是何人?”

小道童对老道士问道。

老道士看了看张俊等人离开的方向,吞下道袍,摘下发髻,撕掉胡须,露出一张年轻,略显稚嫩的面孔,赫然就是杨承业,而那小道童就是沈富沈万三。

听了沈万三的问话,杨承业回忆着历史上对张俊的评价。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人,南宋初年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

张俊十六岁时为弓箭手,于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

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前往追随,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张俊为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

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

张俊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

后来首先自行交出兵权,同时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又参与促成岳飞冤狱。

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张俊去世,时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如果说“靖康之耻”有赢家的话,最大的赢家莫过于张俊。

自从徽、钦二帝屈辱地做了金人的俘虏,第一个意识到北宋已经完蛋,第一个提出拥康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覆亡。

张俊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断然拥立赵构:“大王乃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今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

从此张俊以御营前军统制而成为赵构集团的亲信。

张俊驰骋江淮,平定淮宁,镇江、杭州、兰溪、秀州等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为南宋朝廷开辟了一席回旋之地。

同年秋,张俊根据自己对形势和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南渡方略:“今敌势方胀,宜南渡,据江为险,练兵政,安人心,候国势定,大举未晚。”

不久金兵南下,赵构到达临安,偏安格局形成。

绍兴十一年四月,高宗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升张俊与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张俊知道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

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

张俊身死,高宗赵构前往吊唁:“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卿议论持重,深达敌情;兼闻挽强之士数万,报国如此,朕复何虑?群臣谓朕待卿独厚,其仰体眷怀,益思勉励。”

张俊前半生南征北战,镇压农民起义,更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郡王,死后更是被追封为亲王。

但是后半生却变得贪腐,与秦桧狼狈为奸,促成了岳飞的冤狱,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想到这里,杨承业对沈万三说道:“万三,你觉得那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沈万三眨巴了两下眼睛,说道:“那个老头动不动就要杀人,实属可恶,而且身上还有浓浓的血腥味,万三不喜欢他!”

正所谓童言无忌,往往只有不谙世事的小孩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杨承业点头道:“此人如果能保持本心,不贪不腐,定会撑起南宋的一片天,南宋也不至于被蒙古所灭,可惜了!”

沈万三好奇嗯看着杨承业,问道:”二叔,你在说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