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章 赵·对影一双人(1 / 1)不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间云雾缭绕,草木苍翠的,瞧着心情就大好,我朝着山庄门口拜了一拜,道了声烦请通告。守门的年轻弟子居然记着我的脸,殷勤地说快请进吧,您是我们小师叔的阿姐,少庄主嘱咐过,不必通告啦。

小师叔?阿银还挺有面儿啊。

我进了解佩山庄便一溜儿钻进他住的小院儿里,大眼一瞅,嗨,果然又在练剑。

明明未及我进院他就瞧见了,却没收剑迎上来,反而剑风陡转,一招快过一招。我可没那闲工夫欣赏,站在院门口大喊道:“阿银,跟阿姐回家吧。”

阿银这才停了招式,只瞥了我一眼便避开,道:“姜老庄主交代了,山庄还有些事情。”

我心说可得了吧,我还不了解你小子?解佩山庄人多业大的,缺你这么个小毛孩儿办事?再说老庄主平时两袖一甩啥都不管,能交代你啥?

小孩儿一旦学会了闹别扭啊,难对付得很!

遂耷拉下脑袋,颇有诚意地服了软:“嗨,都是阿姐的不好。回京之后前前后后那么多事儿,都没跟你说清楚,那不是觉得你年纪小嘛。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你年纪小就避着不提,那全是阿姐的错。这不,阿姐这回就诚心给你道歉来了吗?”

“你才不是因为我年纪小。”阿银收剑入鞘,端正看我。

“是是是,是阿姐自己心虚。”我见有戏,凑到他身边坐下,“不过阿银你放心,我已经跟那位端王爷把一切说清楚啦,以后想必也再无来往。”

阿银眉头紧蹙,问了句:“阿姐你又跟他见面了?”

“不见面怎么说得清诸多误会对不对?阿姐这回明白告诉你,在花涧楼见的,还打了场马球,我打赢了,他就答应以后不往我面前杵啦。”我差点儿就要伸出立誓用的那三根手指头为证了。

阿银面有疑色,不知是不信我的话,还是摸不透我这番胡闹意欲何为。

我趁机揽过他的肩头,笑说你赶紧去收拾吧,回京都路也不近,还得让你赶驴车呢,别误了时辰。其他什么啊,路上你问啥我老实答啥。

我又在驴车上大剌剌躺了一路,对着白云悠悠,将和陆昭允的诸事从头到尾大致讲了,其间随心所欲略去诸多细节。咳咳,就是癸水、提亲、马球之约……都没提……

总而言之,让阿银明白我俩完完全全是误会,一切从流言始,慢慢地随着流言消散,也就成了。你看,这花涧楼一时半会儿修缮都修缮不好,《骊台宴》都唱不起第四折了,流言还能传多久呢?

嗨,若是岁千秋继续往下写,这戏可怎么收场呢?我若不拒了提亲,又当如何收场呢?

总不能真嫁给陆昭允,一辈子呆在王府中,做个温婉贤惠的良妻?

虽然心意动了,却明白他并非我的良人。我抛不下阿银,抛不下我师父,抛不下骁骑营和镇北军,更抛不下沈将军递给我的那块军牌,能抛的,只有陆昭允。

也不知道那成嬿,得是抛却了多少身外物,方能成为贞武大将军呐。

忽忆起祖父初教枪法时,老嫌我下盘不稳,拿枪太飘,让我扎了马步反复练,找他们那帮老家伙轮番上阵使绊子。

摔得狠了我哼唧,他就手持长枪往地上一镇,喝道:“年棍、月刀、久练枪懂不懂?你才练了几天?贞武大将军知道么?使枪中个顶个的高手!人苦练了一辈子,四五十岁还琢磨着改进枪法呢!我教你这套“蚍蜉入海”,就是她晚年钻研所得!”

然后就呱唧呱唧开始讲成嬿的故事,什么“一枪挑尽六夷百国”啦,“平塞北智救大晔高祖”啦,自然,百讲不厌的,当属“骊台受封大将军”。

我苦着脸跟他说:“您不会想让我也做个将军吧?那可不成,我连您都挑不动,挑不了六夷百国。”

他戳着我的脑袋半晌没说话,我以为惹他生气了,刚要认错,谁知他竟大笑一通道:“嗨,原先你老子小的时候,我是想着能不能把他教成个将军,后来么,他两只手都提不起来柄枪。到了你这儿……”

祖父顿了顿,继而道:“我老啦,想不了那么远,就想着自个儿有什么能教给你,便只余这通身的功夫。横竖你学会了,可以多条路子选,将来哪怕是受了夫君欺负,能还个手也好。至于做不做将军,那是你的志气,老头儿我呀,管不着……”

嗨,怪就怪他,晓得孙女是个顶没志气的人,教教舞刀弄枪便罢,讲那许多忠臣良将的故事作甚?

我打了个哈欠,收掉这胡思乱想——将军什么的太遥不可及,我呀,就跟师父安心呆着吧。待到哪天时来运转攒够了银钱,买一栋小院子给我和阿银住,就从军中退下来,舒舒服服过我的小日子……

这一觉睡到家门口,阿银还忙着卸驴车呢,我进去瞧见两侧仆人们都恭恭敬敬低头立着,就觉得不大对劲儿。

还没拉个人问问,赵管家就火急火燎跑上前来喘着气儿道:“小姐,您快去前厅吧,宫里的人都来了多时,就等着您一个呢。”

宫里头又来人了?等我?这次又是啥名目?

稀里糊涂被拽去前厅,见我爹和姜氏穿戴颇齐整,赵策和嫂嫂也换了身光鲜衣裳,就连我那未满三岁的小侄儿都被抱了出来,挂着吉祥如意金玉锁,梳了俩团团圆圆的同喜髻。

这搞得比上回赐药还隆重啊?

一瞅上位坐的竟是桂公公——校场见过嘛,在御前侍奉的红人儿,这回都亲自来啦?

他见我入厅,款款起身笑道:“赵大人,此实为喜事一桩。如今人齐了,老奴便传了这圣谕,教大家同庆。”

说罢便从身旁小宦官递过来的玉盘中托起道织金镶黄的卷轴,我爹连忙带一家老小下跪接旨。

莫非竟是,我爹要升官儿了?

只听他念: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五色成庆,鸿禧云集。兹闻太常卿赵氏有女名翦,今及芳年,品行端庄,文武双全,执笔有钟灵毓秀诗书之仪,启刃有保疆卫国贞武之风,朕躬闻甚悦。今有端亲王允,秉正纯孝,恭顺谦和,年逾弱冠而无妻室。二人良缘天作,为成佳偶之美,特将赵氏小女翦许与端亲王为妻,择良辰完婚。室兴关乎国兴,望汝二人同心同德,勿负朕意。布告中外,咸使闻之,钦此。”

我小脸儿白一阵儿红一阵儿的,皇帝老儿这是要,给我和陆昭允赐婚!!!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