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信任值上升一成,共计八成。]
宏正元年,五月十八日。
明正帝秦潇派遣丞相纳兰誉,前往北疆,抵御外侮。丞相自江南一行,便染疾于身,此下北疆,恐,凶多吉少。
五月二十三日,大军压境,丞相率领两万骑兵突袭夏良国兵营,大捷。
五月二十六日,大雍粮草库遭火袭,大后方危矣。三十一日,夏良夜袭大雍驻扎军队,十万大军伤亡惨重。丞相纳兰誉,自此一役后,了无踪迹,隐于人世。
“啪——”
带着金边花纹的明黄色奏章,被高座之人狠狠丢了下去。
金銮殿内,一片寂静无声。
“什么叫,人失踪了!啊!”
秦潇双目赤红,胸腔剧烈起伏着。
座下之人噤若寒蝉,无一应声。
“丞相,是大雍的国运。”
国运一词言出,众人更是不敢作声。
历朝历代,何曾有这样的先例,将一位臣子称为国运。
“江南一事,皆为丞相亲力亲为。尔等有何不服?现如今,你们告诉我,十万精兵,竟护不住大雍的丞相!失踪这样荒唐的消息,也敢报给朕!”
秦潇几欲癫狂,踉跄着跌回龙椅。
口中喃喃:“不,不会的……阿言他,不会,一定不会!”
户部尚书孙尚清仿佛一夜苍老了十岁,行礼悲恸道:“丞相此行,恐遭不测。望陛下,节哀。”
节哀!
几位开明的大臣,似乎已经默认了俩人的关系。
贤臣明帝,是为百姓之福。
只是,明帝犹在,贤臣却不见踪迹。
原先意欲借远征王谋反一事拉纳兰誉下台的,此刻却没人站出来了,生怕惹得皇帝迁怒。
世间最凉薄的,原是人心。
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半晌无人应答。
秦潇仿佛被抽离了全部的气力,高大的身躯再难撑起。
终于,男人艰难地开口道:“传朕旨意,举全国之力,搜寻丞相踪迹。上报者,重赏。”
“是!”
“另,拟战书,朕之大雍,与夏良开战,不死不休!”
言毕,殿内一片哗然。
不死不休,这是何等冲动之语?
自古以来,宜合不宜戈。战事一起,百姓流离失所,民心丧失,帝位如何稳固?
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战乱纷起,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大雍百姓所不能承受的。
“陛下,万万不可啊!”
群臣皆跪,更有甚者,以死谏之。
“朕言,尔敢不从?传朕旨意,朕要亲自,斩下夏良帝的首级,祭奠我大雍开国来战死沙场的百万冤魂。”
年轻的帝王恍若失了神智,当即下了圣旨,昭告天下。
宏正元年六月初,明正帝与夏良下死战之书。同日,挂帅亲征,开赴边疆。民心向背,异动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