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央找了一处路边的摊位,带着陶纪坐了进去。
“老板,来碗面。”陶央高声喊道。
老板是一个微胖的女人,操着一口粗旷的嗓音说道:“哎,来了。客官稍等。”
在吃面过程中,陶央询问了与原主相关的事情。小孩子说话难听懂,陶央问的快要崩溃了,才得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符于煕的确是陶央的夫,不过是侍夫。第二,符于煕和陶央,还有陶纪是同时从家里出来的。第三,陶央头上的伤是符于煕造成的,而且是在家的时候弄。符于煕还因此受了惩罚。
陶央得到几点信息,事情却怎么也串联不起来,他无法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在陶央决定暂时在这里安定下来,等日后有条件了,可以再打听一番,到时候把这小孩给送回去。
陶央和小孩子吃饱了准备买单的时候,听到了小店老板在赶着人。
“去去去,别杵在我这,要是饿了你就去城门口排队吧。那里有大善人在施粥呢。”
陶央喊道:“老板结账。”
“诶,来咯!”小店老板听到陶央的声音马上应了一声。老板用手再赶了赶小摊前的人,才小跑到陶央面前。
“客官,一共二十文钱!”
陶央拿出二十文钱。幸好她的钱是男人们东拼西凑凑出来的,因此都是零钱。
小摊老板接过钱,热情地笑着说道:“好嘞,刚好二十文。客官您走好,欢迎下次再来。”
陶央问老板刚才是在赶人吗?小摊老板怕被误会,连忙解释说:“客官你可不知道,城里的灾民是越来越多。这附近的兰渝县上个月发了洪水,现在灾民们都往城里来了。城里的灾民是越来越多。他一两个人来我这里讨一碗面,我这还能大发善心。可灾民这么多,小店可经不起开这个头啊!我还得养家糊口不是。”
“这城里的大人对这些灾民是怎么处置的呢。我们的官大人可是个大大的好官,大人知道兰渝县受了洪灾,马上就组织人去兰渝县救灾了。还打开城门开仓放粮,并且在城南划了一块地给灾民暂时安置。东区大户人家偶尔也到城门去施粥,灾民的日子倒也还能过。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要多久啊。也暂时没有听到官府接下来怎么做,我们这些老百姓也暂时没得到信息。不过官府贴了告示,说提出救灾可行的办法赏银五十两。”小摊老板露出神往的神情,然后又摇摇头,看到陶央起身,说:“客官,您走好。”
陶央带着陶纪去了一家书店,去里面想找一本关于本地风土人情和法律的书。只是他她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合适的。并不是没有,而是那些字陶央认不得,加上这价格不是一般的贵,因此陶央没有再找,只挑了一本启蒙读物,打算好好认了字再说。
陶央估摸着阿笛应该也快办完事了,带着陶纪来到城门。来到城门的时候,阿笛还没有到。因此陶央就在原地等候,并与那坐在城门口的其他人交谈。
陶央把问题往风土人情上聊。聊了半晌,她也知道了大部分的事。
等到阿笛到来的时候,陶央着实佩服他逛街血拼的能力,就连陶央这个正宗的女人都深深折服。
那阿笛看到两手空空的陶央,就问:“你咋不买一点呢?”
陶央笑道:“身上银钱不多,还是等到了城西市场再买。”
阿笛笑了笑道:“哈哈,陶央小姐可真会过日子。”
陶央帮阿笛拿着东西在城门口挑了个地方坐着。因为,马车还没到。
阿笛在他的包袱里翻出一个碗来。
陶央有点懵:“你翻个碗出来干什么?”
“这不是饿了吗?城外在施粥,我们去讨一碗粥喝。也省了我几个铜板不是。陶央小姐姐,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啊?”
陶央摆摆手说道:“哦,不用了。我们吃过了。”
看着阿笛脸色不喜,陶央心里一咯噔,自己带着小孩去吃面,把带她们母子出来的阿笛给落下了,好像有点不好意思。
但是阿笛没有说什么,只嘱咐陶央帮忙看住东西。显然现在讨粥比较重要。
陶央没来得及答应,阿笛就不见了人影。一直到马车来了,也不见阿笛回来。
马车上的人在催,最后同是鱼米巷的人帮忙看住东西,陶央带着陶纪便去找阿笛。
陶央出了城门,只见乱哄哄一片,一群人围在一块,毫无秩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