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让开,让开,蓟门八百里加急!”
有过一日,天亮城门打开不久,街面的百姓渐渐多了起来的时候,背负三色旗帜,手持八百里加急令箭的传令兵,一路大声呼喊冲入京师。
百姓纷纷慌张让开。
等传令兵走后,百姓看着传令兵往皇城方向冲去,窃窃私语低声议论起来。
“一定是鞑靼寇关成功了!”
“寇关?你的消息也太可笑了吧,大胜!几年来,我大明对外最酣畅淋漓的大胜!”
“王六,你听谁说的,消息准确吗?真的是大胜?你怎么知道?”
“我家有个亲戚就在沈次辅府中做事……”
“这朱恪不会是武曲星下凡吧?王六你的消息是不是真的?不会是假的吧?”
……
短暂瞬间,朱恪这个名字,成为了北平百姓热议的对象,而此刻传讯兵已一路疾驰,冲入皇城。
朱翊钧罕见自万历十五年,第一次召见六部侍郎以的廷臣面圣。
乾清宫。
朱翊钧等廷臣们看完戚金报捷表功的折子后,面露喜色,唇角含笑,声音轻快说道:“锦衣卫和戚金两方面验证,可以得出,蓟门大捷是真实的,诸位爱卿说一说朝廷该如何嘉奖有功之臣吧。”
朱翊钧说话的时候,沈一贯等人都在暗暗大量朱翊钧。
戚金这道折子,与锦衣卫的虽然大致相同,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细节。
而这些细节则最耐人寻味。
沈一贯看赵志皋一副不打算率先发言的模样,便当仁不让开口,语气中略带一丝嘲讽说道:“太平寨歼敌一万三千,在戚总兵的折子中变成了一万,倒是鞑靼主动撤兵,带走了死伤鞑靼人的黄崖关,忽然多了三千人头的功劳。”
话中,沈一贯的嘲讽之意更加浓了几分,手指轻轻点了点折子,继续说道:“倒是戚总兵,在请功的折子中,毫不吝啬言辞的称赞朱恪百户,更是举荐朱恪百户回朝中五军都督府担任武节将军,言辞切切,恳请朝廷重用百户朱恪。”
“我看既然戚总兵如此看重朱恪百户,不若就将朱恪留在蓟州吧。”
“臣举荐朱恪担任蓟州卫指挥使,从蓟州卫所抽调兵源,按照陛下的意思,由朱恪组建训练一个万人营,至于粮饷,类同戚家军,由朝廷负担部分,朱蓟州卫承担部分!”
沈一贯说完,谨慎看着皇帝。
昨天他反对皇帝提拔朱恪为参将,已经让皇帝心中不高兴了。
经过深思熟虑后,沈一贯想到了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不反对朱恪高升,但他希望朱恪能够留在戚家军内部,在戚家军内部树立朱恪这个山头,对戚家军再进行一次瓦解。
戚家军始终是大家的一块心病,尽管这些年他已经威名不复。
卫指挥使不比参将差,考虑皇帝想要这个朱恪领兵,他也考虑到各地卫所已经形同虚设的现实情况。
一边让朱恪担任卫所指挥使,一边又提出以募兵制的方式,给朱恪组建一个万人营。
而粮饷则有朝廷与卫所共同承担,卫所部分,则要侵犯戚家军的利益。
如此朱恪这个山头,在将来,必定要与戚家军站在对立面。
朱恪想要从朝廷得到粮饷,就必须向他们这些人表示衷心。
如此,朱恪就成了他们保守派,肢解戚家军的一柄尖刀了。
沈一贯觉得自己有八成把握让皇帝同意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