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三章 如何架空徐平成(2 / 2)衣里明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边写边摇头,便是户部在她手里,只怕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漕运下面写“开支情况”:其一,疏通漕运其二,临时减免。其三,军需器械。

漕运就那么一点点,难以往外匀了,若再加重赋税,恐怕会损害大梁的商贸往来。

钱明月眉头紧皱,仅仅例行公事的开支,朝廷都要紧巴巴地过,她还想兴建武学,想疏浚黄河故道,这些都需要很多银两,钱从哪里来呢?

史书记载前朝末年朝廷能够轻易拿出三十万两白银,为什么本朝穷成这个样子?银子去哪里了?

银子不能吃不能喝,不会腐烂不会霉变,必定还流落在民间。

大梁有近两万万人口,若一个大家庭15口人,每个家庭一两银子,还是一千三百多万呢。

何况有些大户人家,绅士豪门,能够轻易拿出千万两白银,若能把他们手里的钱收到朝廷手里,那户部就成了第二个北门军,再也不能钳制她。

钱明月往下看,看到纸上的盐铁税。盐铁是每个家庭必需品,先说盐

边关战事已毕,今年不用盐引开中法为边关筹集军饷,盐税收入应当相当可观。

不,往年也没用盐来置换边关粮草,为什么朝廷还是那么穷?盐税到谁手里了?

钱明月这才发现,自己对盐务没有什么了解,写了个纸条,命人去问文华殿大学士姚尊儒。

姚尊儒很快递回来答案:“大梁有七处盐课提举司,四川等地盐税交由布政使,由布政使转运朝廷。”

“两淮盐税直接输送朝廷,或供宫廷采买之用。盐引开中法,亦用两淮之盐。辽东煎盐提举司盐税供辽东各卫军饷。”

不光盐税,其实很多杂税也是这样,每个地方政府就近交给附近需要花钱的地方,比如军队,比如工事。

这是太祖爷定的制度,有他的考量在:这年代,运输不便,粮食银两往来运输着实艰难,那么大一个国家,将钱粮千里迢迢运到京城来,再不远千里发到两淮某个卫所去,看起来是白费了不少功夫。

太祖爷想将财物就近运送给需要花钱的地方,这个用意是好的。

然而,这个时代并不具备“去中心化”的条件,硬是在财务上去中心化,就导致了权力中心的疲软与捉襟见肘。

钱明月皱眉:“这盐务管理,怎一个乱字了得。”

李兰英恰好来给钱明月添茶,闻言说:“奴婢倒是知道一件跟盐有关的故事。”

钱明月不喜欢宫人干政,但伺候先帝的老人讲个故事总是可以的。

“什么故事?”

李兰英说:“齐王为了嫁女儿,曾经拿过两淮盐税上万两,后来又上书给先帝爷哭穷,先帝爷虽然没将他怎样,但也很生气,后来免了那个提举使的官。”

是了,盐税的管理那么混乱,岂不是一块无主的肥肉,谁都能过来咬几口。

大梁的国库就这样敞开门放置在民间,任由皇亲国戚鲸吞,乡绅胥吏蚕食。

皇后又打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