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累得连手都不愿抬起来,王文宇却怎么也睡不着。他静静的躺在床上想着:
“这一路走来,仿佛后边总有一双手推着自己一家人往前走。出了越州,不管自己怎么选,最后都是往西而来。
沿途总能遇上施粥的,施馒头的,这么引着自己一家。一路走来虽然常常捱饥抵饿,可饿极时又总能看到希望。
到这好象便是到终点了,收留自家的王家人,就是个普通的农家,农家人都极爱惜粮食,面粉不可能弄湿了就全部蒸成馒头,现在这种大热天,馒头放上两日便坏了。
两个男主人在外做工,只在家吃一顿,而他们今天拿出来招呼自家的馒头,足够他们家吃上四五天了。
那两大盆的稠稠的粥,端出来时己经半凉,更不是临时煮的。
还有这床,这席子,清清爽爽,完全没有久放的霉味。这家人是逃荒而来,他们自己也说这处并没有行走的亲戚。那只有一个解释,便是给自家人准备的。
到底为什么把自己这一家引到这里来?自己一家世代务农,能追塑的也就出了自己这么一个童生,虽说是案首,可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认真算起来,自家并不值得人家千里谋算。
只按如今的情形看,对方倒是没有恶意,自家现在做别的什么都不合适,倒不如静观其变,在弄清人家的意图后再做打算了。
这些却不能和爹娘哥嫂说,他们走了这两个多月,虽然都不哭不闹,但心里肯定是苦的,如果再说这些,他们该又担惊受怕了。”
相对于王文宇的多思多虑,王成夫妻倒乐观得多,饱食一顿,洗了一个能可着用水的澡,躺在垫了柔软稻草,满是阳光的苇蓆上,两月数十日的忧愁苦楚,这一刻仿佛都去了大半,王成说:
“也不知道这庄头肯不肯收下咱们,如若真如王老哥说的,咱们父子三个去领上一份活,每天共能得一百文,等到乡里灾情过了便可以返乡了,宇儿明年是要下场的,先前朱先生说他只要上场,一个秀才是十拿九稳的,怎么着也得想了法子在县试前回乡去,咱们王家,几代也只出了这么一个能读书的,虽不敢望他日后能为相为宰,能中个进士然后有了一官半职的,也是好的。”
王成家的也道:
“就是这个理。咱们在小王村那十几亩薄田,灾荒过后回去也还能种上,虽说出息少,供宇儿读书不很能够,辛苦一下你和林儿,农闲时去做点临工,也勉强可以支撑起来。等宇儿中了秀才便好了,赋税能免了,还有贡米,日子终究会好起来的。”
夫妻俩又零零碎碎的说了会话终于累极睡了过去。
第二天鸡鸣第二遍时,王成夫妻便听到主屋这边有动静,估计是起床准备上工去了。
王成夫妻也不敢拖拉,赶紧起床收拾好了又去隔壁喊两个儿子与儿媳,王文林夫妇和王文宇也早己起来穿好了衣裳等着了。一家人便往前边院子过去。
果不其然,大柱爷俩已经在打水洗漱,见王成一家都来了,也不客套:
“大兄弟起得是时候,这主家开工时间定得早,但午时吃完饭便是可以休息一个时辰的,末时中方又开工。你们趁早和我过去,和庄头报备一下,还能做上整日的工。
至于大妹子和文林媳妇,可以先在家休息一天,等你柱子嫂先去问问厨房那还需不需要帮工的,到时候再做打算不迟,就是厨房那不缺人,庄子里也招人准备种茶苗,这也是个好活。。”
文林媳妇道:
“在家慣常也这个时候起来了,昨天晚上休息得好,起来看看有什么能搭把手的没有,往后就麻烦你们了。”
大柱道:
“咱们两家五百年前也是一家人,何必说这客气话。东家那里是备有早饭的,一般是肉粥馒头或者是白粥肉包子,全都管饱管够,家里不用备我们的早饭,所以我娘她们这几日都起得迟一些。”
王成有些奇怪:
“为何午间要停工一个时辰?那得少干了多少活?”
大柱闻言便笑了:
“主家怕中午太阳太辣,把大家伙晒坏了,强行要大家歇着,是真得歇着,不让回家的,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说来还真是,下晌大伙做的活,真的不比晨间的少,也不觉得太辛苦。按说修路是个要下狠劲的活,可干了大半个月了,大伙也不觉得苦累。”
大柱边说边带头往院外走去,王成看到大柱爷俩空着的手,便问:
“做活不用带家什的么?”
大柱爹摆手道:
“不用不用,东家都备好了。”
修的是孟家旧田庄连接新田的路。所以到修路地方得穿过孟家旧庄田。春花岭出产的矿都是走水路运,从清河运往淄川,官府只修了春花岭到清河边一条青石路。
孟家如今是要把春花岭,玉山和孟家原来的田庄的连起来,全部要修出一条能跑两辆四轮马车的路来。
从大柱家出门不远便是田庄,王成父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孟家庄田,这田在平时自已见过的都不样,这地块都是整齐划一的大小,每块两亩左右,一望不到边的稻子也是高矮都是差不离,和自已乡里的杆高瘦,穗子短小的稻子似乎很不同,这稻杆矮且壮,穗子又长又大,还没完全熟,穗子已经弯了下来。王成也是个积年老农,一看便知道这一地都应该是同一种稻子。
大柱看王成爷三的父子的样子也知道他们想什么了,笑着说:
“这田主家为了引水排水方便,还有容易确认大小,田地都是分成两亩一块,这些渠是主家出了钱修了给我们用,种子也是主家在田里不知怎么种出来的,每季都不同,下种时让我们去李庄头那先领回来,收了谷子按领的数还回去便行。
我们这里种田省心得很,种什么,什么时候种,主家都安排好了。我们原先也是种得提心吊胆的,但几年下来,都安了心,你看这稻子,一亩有寻常稻子近两亩的出息。”
一直只是无声地用心看着的王文宇忽而问道:
“大柱哥,这主家是本地的大乡坤吧?”
王大柱道:
“那倒不是,主家姓孟,不是本地人,在这主事的是孟家的大小姐,年岁比你还小几岁,带着一干仆从,孟家其他人没见来过。”
王文宇心下更觉得奇怪:“比自己还小几岁,也就是个半大孩子,难不成真是自己多心了?自家一路走到这里一切只是巧合?”
边走着说着,王大柱爷俩领着王成父子到修路处时,有不少人己经到了,大多数人手捧着碗拿着包子,坐在路边上的有,蹲着的有。有些来得更早的应该早已吃完,开始在夯实之前填了泥的地面。
边上整齐的摆着修路用的各式工具:锄头,钉邦,铁锹,大锤,小锤,铁钎,独轮车,竹筐等等。路中间停着台平板车,拉车的不知道是牛是马,己经解了套牵走了。车上放满了大筐和木桶,还有几摞码得齐齐整整的粗瓷大碗及一篮子筷子,筐里面装的,应该就是粥和包子了,车边上也没有分粥分包子的人,应该是让人自行拿取。
大柱父子刚到,便不少人语气熟谂地和他们打着招呼,看到王成家父子时,态度也都极为友善,有人还笑着对柱子爹说:
“王老哥,你这是帮李庄头寻到帮手了?李庄头这几天正是焦急上火,拜托大家伙帮寻人,也只有你寻到了,一会李庄头来了,说不得中午赏你个鸡腿吃。”
旁边的人都带着善意哄笑起来。
大伙正说着,从后面传来一个斯文带笑的声音:
“我该给谁赏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