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全国范围都出现了灾情,那么,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供给他国。
大汉主要的粮食产地为中原地区、川蜀之地。
如今中原地区的梁国也有虫灾,他们自顾不暇,怎么可能分粮食给别人?
至于川蜀的粮食……想要运送出来,还不知道要到哪个猴年马月呢。
白明哲用手指敲了敲案几,沉声道:“君可知雁门郡仓廪粮食是否充足?若是可能,吾可以修书一封,请代王征调雁门之地的粮食,赈济灾民。”
他原本以为陈尊会因为自己修书一封,开心得蹦起来,可事实完全相反。
陈尊竟然尖叫一声,疯狂地摆手,“不可!万万不可!雁门之地的粮食不可动!”
“不仅仅是雁门,平城、北地、陇西等地的粮食都不可动,这是文帝留下的规矩。若是边关粮食减少,军心势必会下降。若是匈奴人趁机进攻,如何抵挡?哪里的粮食都可动,唯独边关不可动!”
白明哲犹豫不决,“君言之有理,但,总不能放任百姓活活饿死吧?短时间内,匈奴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只要明年收获充足,完全可以再补偿雁门。”
“不行!哪怕是饿死,吾平阴县也不会接纳雁门的粮食!况,本次螟虫之灾,雁门之地也不好受,他们的粮食勉强支撑而已。”
白明哲叹了一口气,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明哲所提君皆不同意,君言有事相求……敢问,君打算怎么办?只要能够令百姓度过寒冬,明哲愿全力以赴,帮助陈公!”
明眸闪烁,陈尊咬了咬牙,说出自己的计划,“下官希望白公修书一封,请陛下允许征调函谷关附近仓廪的粮食!自七国之乱后,函谷关军仓积攒粮食几十载,其数量,一定可以支撑代国百姓度过这个寒冬。”
白明哲忽然一笑,“函谷关!君所图非小啊,这可是长安的外屏障!”
陈尊口中的函谷关并不是公元前115年修建的汉代函谷关,而是春秋战国遗留下来的秦函谷关!
作为天下第一雄关,函谷关是大汉中央与诸侯国的天然屏障。
自古以来除了匡章、刘邦、项羽之外,再也没有人攻入秦函谷关。
当年的七国之乱,诸侯王直接打都不打,他们知道,以他们的能力,函谷关打不下来。
在听到陈尊打函谷关主意的时候,白明哲惊讶的心脏都差点从喉咙里蹦出来。
他用右手摸着自己的下颚,呢喃一声,“虽然陛下不一定同意,不过,照目前来看,这恐怕是最好的办法了。”
赈济黄河灾民、支持马邑之围,官仓的粮食肯定消耗的差不多。如果想要征调粮食,肯定要动用军仓。
距离代国最近的大型军仓,一共有十座。
分别是河东、河南、函谷关、上党、北地、太原、上郡、雁门、晋阳、平城。
如今河南、河内、上党自身难保,更别说提供粮食了,而其他的几个,除了晋阳之外,都是屯兵重地。
若是从军事重地调兵,估计还没等着刘彻回复,先让那些持刀将领大卸八块了。
所以,从驻军以及守将来看,从函谷关调粮,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白明哲用牙齿咬了咬嘴唇,道:“敢问,除了代国之外,其他的郡国,依靠自己的粮食,能够撑过螟灾吗?”
陈尊咬咬牙,道:“白公,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陈尊激动地说道:“若是君请陛下调函谷关粮食支援代国,代国一定可以撑过灾情,但其它的郡国,除了梁国之外,真的不好说。若君凭借绣衣御史之职直接从函谷关征调粮食……可活数十万人。”
白明哲眼睛一眯,道:“君此言何意?”
陈尊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明说:“是这样的,今年雨水充足,根据过往经验,将会是一个寒冬。各地官仓粮食不多,除非全国各地皆放军仓之粮,否则,很多绝收之县的百姓撑不住这个寒冬。”
“而在没得到陛下命令之前,地方官员擅自放粮,要夷灭三族,哪怕是诸侯王也不行!整个天下,除了陛下之外,唯有君这个绣衣御史拥有放粮之权!”
绣衣御史,代皇行事!
现在,除了皇帝,天下只有白明哲掌放粮之权。
白明哲忽然感觉内心沉重,精神有些恍惚,“卿的意思是……希望吾登高一呼,告诉天下官员,开军仓,救百姓?”
如果真的这么做,天下势必大乱不可。
到时候,估计自己还没有和郑当时汇合,就被来自长安的中尉甲士捉回去了。
刘彻最反感有威胁他的人存在,若是真的通知天下开军仓,夷灭三族只是最轻的处罚。
陈尊拱手,“君说的对错参半。下官的意思是,君直接征调函谷关的粮食,运送至代国。届时,先例一开,天下郡国断然争相模仿,打开军仓。最后,百姓可活!”
“吾懂了,触一发而动全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明哲轻声说道,“君这个方法,相当巧妙,不过,吾还需要考虑考虑。”
“白公!”陈尊忽然起身,走上前,俯首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天下百姓存活,皆在君一念之间。”
不知何时,陈尊已经泪流满面,哽咽的声音,令白明哲内心沉重,“实不相瞒,若是君不来,下官也打算开军仓,救济百姓。只是,仅能活平阴县一城百姓耳。”
“君与下官不同,吾仅仅地方一介小官,君乃监察天下之至官。若君行动,天下百姓可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