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月球》开机(2 / 2)李济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刘晔还得在电影里分饰两角,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几天他都窝在家里,一个人揣摩两个克隆人之间的差别。

06年的7月26日,孟轻舟的新片《月球》终于正式开机。

所有的场景只是在看似是太空舱一样的地方,跟智能机器人的对话,还有就是看似在月球上进行开采的工作车,运送回来的“物资”,全程演员只有三次出舱。

电影的前期,主要是工作人员李程在太空舱内锻炼、看之前的视频、执行工作任务,需要突出的只有“孤独”。

当一个人孤身来到月球,要在一个太空舱内停留整整三年,全程对话的对象只有一个智能机器人,此刻的孤独感被无限放大,

但如果仅仅是渲染孤独感,这部电影也就缺少更深的含义。

刘晔在表演时的那种抽离感,看的孟轻舟和宁昊都有些动容,除了工作,就是锻炼、回忆。

看似很麻烦的拍摄,进行的很顺利。

忽然某天,当“6号李程”被唤醒,却发现执行任务的开采车联系不上,他察觉出来问题,想要去修理。

这时却被科里阻止,但是挡不住李程的好奇心,他开着任务车去到开采站,这个时候居然发现了一个受伤的、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是的,这个是克隆的李程,也是“5号李程”,他已经坚持工作了将近3年,还有2周就可以“返回地球”,可是却在工作的时候忽然出现了幻觉,导致受了伤。科里判定他已经遭遇意外,于是唤醒了“6号李程”。

“6号李程”逐渐发现了问题,他察觉这个地方一定有一间密室,不会只有自己跟“5号李程”两个人,一定有更多的李程存在!

而且通讯设施也总是联系不上地球,肯定是被干扰了。

“6号李程”说服“5号李程”一起合作,联系上地球的家人,送其中一个返回地球。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部纯粹的科幻片,它应该归类为伦理片。

科幻电影,归根结底是个电影,必须遵循电影创作的一般规律。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成熟的科幻院线电影,那么创作者必须小心地拿捏科幻元素的介入程度;

它必须嵌入故事中,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要素;又必须避免喧宾夺主,使电影成为言之无物的科幻元素陈列馆。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当嵌入故事的科幻元素刚刚好的时候,人们会意识到:“科幻”类型是一个次类型,它必须依附在其他大类型下存在才有意义。爱情/科幻、惊悚/科幻、动作/喜剧/科幻……等等。

从创作角度讲,只有深刻地理解科幻元素在科幻电影中的定位、以及针对市场进行细化的类型设计,主创才可能开发一部受欢迎的科幻电影。

每天的拍摄结束,就是孟轻舟和宁昊、徐铮、刘晔的聚会时间。

说实话,《月球》的拍摄难度真的很小,原版也就拍了一个月,加上后期的特效合成,整部电影一共耗时也才4个月时间。(这部电影的拍摄描述,还真不好写,几乎都是对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