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沈廷扬奏对(一)(2 / 2)美梦会成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沈廷扬不确定性的问道。

朱安彻底震惊了,这家伙不会也是穿越者吧,自己描绘的东西或许容易猜,但名字都一样,这就很奇怪了。

“爱卿是如何知晓的,可知这三种作物哪里可寻?”朱安急迫道。

沈廷扬尴尬了,无奈道:“陛下,据臣所知,顺天府各地都有,百姓们多有种植。”

朱安懵了。

老百姓已经开始种了,那怎么还有那么多人饿死?

察觉道沈廷扬的尴尬,朱安只得扯开话题,考校道:“那爱卿对此三种作物如何看待?”

被皇上询问,沈廷扬觉得机会来了,昂然道:“回陛下,臣觉得此三种作物口感香甜,亩产又高于水稻小麦,是百姓口粮的极佳选择。”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优点,种得人还这么少呢?

朱安在崇祯的脑袋里真没有关于此三种作物的信息,难道是穿越后遗症,部分记忆丢失?

原本,朱安还想让沈廷扬下南洋的时候顺便把种子带回来,现在看倒不用了,用沈廷扬的语气说。

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种植这玩意,就是没有大面积种植,只有少部分地主种植以改善口味。

“爱卿以为,既然三者可为主粮,亩产又高,为何百姓却不愿种植呢?”朱安继续考校道。

沈廷扬不慌不忙,回道:“陛下,臣觉得不是百姓不愿意种,而是迫不得已。”

“为何,详细说来。”朱安沉声道。

沈廷扬继续道:“其一除却江南各地,江北诸府皆有贼祸,百姓们性命暂且自顾不暇,自然无人种植这新作物。”

“其二,江南不愿意种植实乃收益较低,若是种植棉花和桑,收益固定且更有保证。”

“其三,此三者不计入税赋。”

“其四,种植方法有待改进,北方很多地方不适宜种此作物。”

沈廷扬说完,朱安彻底明白了。

为什么清朝稳定后,三者能迅速推广,然后人口爆炸性的增长,反观明朝末期却不行。

是啊,长江以北天天打战,老百姓谁关心,谁会研究高产粮食啊,都在保命,江南的都是从湖广买粮,自个儿种棉花和养蚕。

更重要的是,这玩意不能纳税。

也就是你种了,没有钱交税,还得被抓坐牢。

“依爱卿之见,若将玉米、土豆和红薯计入税赋,可否推广,以缓解粮荒呢?”朱安又道。

哪知沈廷扬想都没想,直接反对:“陛下,万万不可。”

朱安皱着眉头,暗道沈廷扬也是目光短浅的平庸之辈?就听沈廷扬继续道:“陛下,玉米、红薯和土豆的亩产高于水稻数倍不止,若将二者计入赋税,于我大明朝廷极为不利,若是重新计较收税比例,对于那些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百姓又谈何公平?”

“若二者区分开来收税,繁琐程度暂且不提,三者亩产虽高却不稳定,若是计入税赋,其中细则需谨慎商议。”

听罢,朱安彻底对沈廷扬刮目相看了。

这家伙对答如流,肯定对玉米和番薯、土豆了解颇深,便问道:“看情况,爱卿对这样三样作物了解颇深,可知若朕想要在大明推广,该如何做呢?”

沈廷扬的确对玉米和番薯很深,因为家庭缘故,他从小接触过不少洋人,因此对西洋之物分外好奇,因此对玉米和番薯、土豆的种植前景曾有过探索。

皇上接二连三得提问让沈廷扬心花怒放,这是殿前奏对。

答得好,答得妙,自然是前途无限。

若是回答草包,估计以后很难寸进,他整理一番思路,沉声回道:“皇上,臣觉得百姓们之所以不愿意种,臣提到的四点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朝廷没有强制推广,若朝廷遣一员德高望重的大臣,寻一省试之,亲自督抚,必有成效。”

朱安算是听明白了,不就是搞试验区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