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仓库(2 / 2)风铃萧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老茂反正没事干,拿了钥匙三晃两拐到了仓库,索性开了第一道门,整个文库分两层,一层地上、一层地下,老马的钥匙管上面,为了防盗,上头仓库封得严严实实,没有窗户,连蚂蚁都没缝钻。

里头比外面看的高不少,整个环境乌漆麻黑。电源从外头接进配电室照明,配电室有两套电源,一备一用,有专用的柴油发电机,专供恒温空调使用,为停电后保证室内湿度、温度恒定,做的紧急措施。

一层放的文物多半不贵重,大的有青铜器,小的有瓷器、瓷瓶,都是重物,不好拿,一般需要卡车搬运所以放在上面。

底下一层东西就多了,质量较轻也容易破损,比如百年前的书法名画,也有古时的衣物服饰等等。

老茂所在文局的镇馆之宝有三样。

第一件,秦末方周大铜鼎,铜鼎高三尺七寸,篆书两百零七个字,原始用途为当时祭天用的法器,字面的意思大概就是说,祝愿天下昌盛繁荣、粮食稻谷风调雨顺诸如此类。这是唯一一件放在底下一层的重物。

第二件是五皇时期的一块玉珏,近代史发掘古代陪葬坑,玉珏并不少见,这件古代玉制品之所以珍贵,主要还在出现的象形文字上,记载了现如今史学界都不什清楚的某个遗落文明的历史,它在五皇时期崛起,兴盛一时,又在五皇后期没落,相传在其鼎盛时期甚至可以雄霸黄河以北,这个大概叫樾士的部族很可能便是突厥人或者鲜卑族的祖先,在后代书中记载,突厥部落由中欧大陆迁徙而来,但具体是在那个时间段迁徙到了黄河流域的一直没有定论,这枚玉珏恰好能够证明早在五皇时期这个樾士族群便已经迁徙到了黄河流域一带,至少比考古界先前判断的时间轴早了将近五百年的历史,极具研究价值。

老茂走过玉珏,现在这件藏品被一个大玻璃罩罩住,老茂多年来一直跟这第三件镇馆藏品打交道。

这件藏品源自先奏时期,战国时代的物件,战国七雄逐鹿中原,几个大国打的昏天暗地,当时文件的传递多半用的竹制竹简,但这件藏品有些特殊,它竟用丝帛做文书传递信息,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好些字,既不是小篆也不是先秦字体,那当然更不是甲骨文了。

秦代以前就有用丝帛做文书的先例,一般是皇帝级别的高端统治阶层才能使用,毕竟那个年代丝帛属于奢侈品,那个平民会用蚕丝编制的丝帛写字呢?更何况那时候的平民几乎是不认识字的。

老茂对先秦帛书研究了二十多年,毫无建束,说来惭愧,那怕一丁点的丝帛内容及其来历的蛛丝马迹也未尝获取。不仅如此他还先后请了研究先秦文化的数位泰山北斗前来观摩研究,均无所得。

最后众人只好作罢,恐怕只能等今后进一步先秦文化考古挖掘有所进展以后,才能获得有关的线索和情报。

一等,二十来年,老茂从一名英姿勃发的壮年小伙迈入了老成持正的中年大叔,大好的青春挥霍的差不多了。

照他话讲,自己也算土埋半腰子的人了。

这块帛书因为碳化严重,修复起来异常麻烦,必须在无氧无菌环境下操作,然后一针一豪的修复,否则就会跟上回小贾一样,破了相。

万幸的是,破损部分及其细微,接触不多的外人也瞧不出端倪,并且破损的部位也非文字部分,他就忍了没报上去,但心里还是肉疼的,毕竟修了它几十年,说它是自己半个拉扯大孩子也不为过。

老茂围着先秦丝帛转了两圈,才满意的点点头,去年的功夫总算没白做,物品保养的极好,现在就等从保物局借来的文物做比对了。

他一想到可能即将解开多年来心底的谜团,两只手就不停地搓揉在了一块,瑟瑟发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