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也能帮忙了,小小的个子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输于她们,燕韩氏和苏朱氏更是沉默的和面。
在差不多和好的时候,她们两个对视了一眼,然后准备出去。
“不用出去,说起来,最后一步,其实没有什么秘方,就是加入上一次留下的小面团,一点酵母水,再加入一些碱,现在碱也不多了,回头制碱的方法跟你们说,你们也帮忙着制碱。”
窗户纸一捅就破。
“暂时保密一下吧,这个方子我准备卖了,能得不少银子,目前这光景,没有银子恐怕不行,大婶,等那些难民都安顿好了,教他们如何制碱,也是一个门路。”
“不能卖啊!”苏朱氏紧张起来。
方子是子子孙孙的事情,就这样卖出去……
“一家一千两银子,估摸着有十来家……”
“卖!”苏朱氏乐开了花。
就算银子到不了她的手上,也总归是周家得了天大的好处,要说在不知道发面怎么做出来的时候,就算一万两一家也不能卖,可听浅浅说了发面怎么的,表示一千两一家实在太便宜了。
浅浅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心道,知识就是财富啊。
正在闲聊着,镖局的船到了。
跟着船来的还有一个雍容华贵的女子。
“到了,二小姐。”脸上长满皱纹的女子恭敬的说道。
被称呼二小姐的约莫有三十岁,身着青色的长裙,新春有些冷的缘故,披着红色的披风,面容姣好,不施粉黛却胜似粉黛。
她站在船头便看到一条笔直的路直通向远方,路的两边是整整齐齐的小树,才抽出新绿,可以预见几年之后,路的两边郁郁葱葱,路上整洁无比。
宅子也都是新建的。
“姐姐如果活着,在这里和心爱的人度过一生,多好。”女子的眼角湿润了。
“大小姐的命不好,要怪只能怪京城的张家。”
“他们枉顾亲情,总有一天会有报应的。”女子咬牙切齿,眼睛中流露出深深的怨恨。
站在码头上的赫然是昔日渡口的魏大叔,魏大叔紧紧的拉着绳子,微微的躬身道:“二小姐,您慢些。”
“多谢魏大哥。”
魏大叔口称客气,却把船拉的稳稳当当的。
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远远的地方依旧在建房子,走了几步上了一个小坡,右手边第一家便是周家,她奇怪的看着前罩房,因为旁人家的前罩房是封闭起来的。
可周家的前罩房却如同商铺一样都留有门,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衣衫破破烂烂的,在县城也有不少这样的人,都是逃荒避难的人。
在县城也有富贵人家开粥棚,却是吵吵闹闹的,而在这里,却没有一个人拥挤,大家仿佛不是逃荒的流民。
“二小姐,那便是周家的新宅子,年前建成的。”魏大叔介绍着。
施粥的庄户妇女奇怪的看着一行人,在看到魏大叔的时候便知道镖局的人来了,齐齐的松了一口气。
看样子镖局送粮食来了,好事啊。
浅浅得到消息,刚到门口,就看到一张充满慈爱的脸庞,那脸庞和她有几分相似,心中咯噔了一下,呼吸也急促起来。
“小姨。”浅浅脱口而出。
在苏家庄这边的方言,小姨是要称呼姨娘的,在京城姨娘这个称呼却是称呼家中父亲小妾的,魏大叔还怕浅浅用方言,刚想提醒,却听见浅浅这般称呼,心中冒出了一个疑问。
“你这孩子,这些年……”小姨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