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代人捉刀(2 / 2)浙东匹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原来如今都还没有“书法”这个术语概念。

李素清了清嗓子:“就是字写得漂亮、工整的,最好要跟太学门口刻的石经字迹仿佛。”

张亮这下就理解了:“字写得漂亮又穷困潦倒、愿意帮人代笔的,京师一抓一大把,我随便帮你找个就是了。

不过,要跟太学门口石经上那些字仿佛就要难些。那都是蔡议郎的体,当年能随其学得精妙的,如今多半身居高位,谁肯给人抄写。”

李素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因为蔡邕被罢官回乡已经十年了,那就意味着京城跟着蔡邕学书法的徒弟,至少是十年前就在太学读书的。

蔡邕近年来才新收的徒弟,肯定有地位卑微的,但都在吴郡。

比如后来的东吴丞相顾雍,如今应该才十几岁,他就在吴郡老家服侍蔡邕、跟着蔡邕读书。顾雍的书法,是蔡邕本人亲口承认的“亲传弟子第一”。

包括顾雍的“雍”字就是蔡邕赐的,准许他与老师同音。表字“元叹”也是蔡邕赐的,本意是“被老师赞叹之人”。

但李素也不能跑到吴郡去找人啊,他要是找得到顾雍,那不直接找蔡邕就行了,还费那个事儿干嘛。

李素想了想,就降低要求:“咱不要求蔡议郎亲传,只要学得像,哪怕是自学成才的也行,随便指点一个吧。”

张亮又想了想,这次倒是很快有了建议:“若是如此,倒有一人可以举荐此人名叫钟繇,字元常。蔡议郎下野之前他就在太学了,应该没什么机会亲传。但他自习勤勉,至少有九成相似,还经常来我这买纸。

他在太学蹉跎到三十岁才出师,又当了五六年闲职郎官,一直没有正经差事补阙,仕途不利,所以肯帮人抄写,开价也不会太高。”

汉朝对刚刚举上孝廉,或者是刚刚从太学毕业的新官,如果没有实职出缺,就先放在“郎官”的位置上候补。

换句话说,郎官就是一批每年领三百石俸禄、然后基本没活干、留在京师继续修身深造的宅男。

以京师高昂的物价,没有别的收好处机会,就靠三百石全家要吃一年,日子还是比较清苦的。如果不是出自有钱人家,或者是当郎官年数久了,就得找点副业补贴家用。

李素听到钟繇这个名字,顿时觉得找对人了。

历史上钟繇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虽然后来官位挺高,但他似乎是在董卓、李郭执政期间,才靠朝臣大量死亡出缺、快速晋升上去的。他仕途的整个辉煌期,都是在迁都长安之后。

如今还是定都雒阳的太平年代,钟繇就是个需要打工的穷逼郎官,混到三十七八岁了还没个正经差事。

“多谢指点。”

李素谢了张亮的指点,又顺便在甄家商铺里买了点礼物,问明钟繇在京中的住处,然后就派亲兵去钟家送礼邀约。

介绍信就不需要了,因为郎官也不过是三百石的闲职,钟繇如今地位根本不比李素高多少,只是痴长了二十多年的年纪,李素让人送礼去见,对方肯定会见。

果不其然,李素送礼第二天,钟繇就让仆人回礼了,还说随时恭候。

官员之间,正常的初次拜访,一般是要提前三天通知,好让对方有时间准备。

钟繇只让李素等了一天,就允许他自便,可见也是穷得没架子了。

李素也不托大,就随手带了几块马蹄金饼、让亲兵抬了一斗上等美酒、一块鹿脯,去找钟繇做事。

以钟繇的身价,代抄一卷书的辛苦费,估计也就几千钱。李素带那么多钱,也是想结交一个长期供应商。

等防渗拓印的新纸造好了,李素未来要印的书可就多了,供应链必须先筹备好。

而且这次抄写的第一份文书,尤其要好好写,因为将来印刷之前,就要先拿给刘焉看的。

正所谓字如其人,拜访大人物时,给对方看到的第一笔字非常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