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5章 朝会 议政(2 / 2)一骑红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准奏!”

“还有,皇已经改元,请下旨于江南,及各府道为皇采办秀女,为我皇选妃……”

“这个不准,现在国家危机四伏,财政枯竭,朕不是昏君,知道事情轻重缓急,以后再说吧。”

崇祯盯着周道登看了又看,心想,你这个老小子,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内心一股子的男盗女娼,就是你三年后回江南娶了十四岁的柳如是(明末江南名妓,1618年生,最后又嫁钱谦益,清兵灭南明,本来相约投水扑死,钱谦益却变卦了,说水太凉,头皮痒,剃发结辫降了清朝),朕偏不能如你的意,扣你在京,给老子修史书吧。

户部尚书房壮丽奏:“臣查了户部库房,去年稅银还差七十万两未解到京,去年天旱,冬季水浅漕运中断,差二百万担粮米未到京城已闹饥荒,边军缺饷一百三十万两白银,已有兵营哗变闹饷……”

“财政和吏治才是当前政务的首要”,崇祯看了看吏部尚书王永光道:“赋税入不敷出从万历皇帝三大争之后就一直困扰朝堂,所以万历皇帝想要征收矿税和商税,然而大商人和矿主其实就是大官僚和大地主,而我朝的大地主来自士绅阶层,有了功名之人就无需交税纳粮,靠投现带动更多的人亦不纳粮交税,此消彼长,皇朝养士二百多年,自然就积累成了大势力,矿税商税也就征不来,税监被逐被打,反而落下骂名……你们不要激动,各自想想是不是这个理?朕现在还没说要士绅一体纳粮的。”

何为投现?就是通过科举取士得到了改名的士子,依大明例律是不用纳粮交税服徭役的这些举人进士一但有了不用纳粮交税的身份,他的亲朋好友就把自己的田地也划到了他的名下,亦不用纳粮交税了。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是出身于社会底层、放牛郎,在明初时为了笼络士绅文人集团所谓的养士之策。刚开国时有功名的少,还影响不到国家大政,明成祖还可以五伐北元,七下南洋……然而二百多年下来,大明士子年年增加,终于,养出了一个庞大的不用纳粮交税的文官士绅集团,也终于国家财政枯竭了,小民没有土地交不起,再加税吧,明末就有了李自成,张献忠……

看着百官松了一口气,崇祯的火气又来了:“现在的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已经占有国家财富的十之八九,却是不用交税纳粮的特层阶级,需要交税的自耕农只占有国家财富的十分之一,却要养活整个国家,就如此还是不满足,仍然要变着法子想把一点点的财富再搂到自己怀里,大斗小斗,折色银,火耗,国家征收一分银,下面敢收二分!自开中叶琪变法,喂饱了大盐商却又把军屯给荒费了,当时银贵米贱就定制收银充税,说是省了运输费用,可是国家收了银子却仍然要买米粮以输京师,要支付运费给漕帮,还要出工钱疏浚运河水道,也因此而有了新名堂曰火耗!现在是银贱米贵了又该怎么说?此类种种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的利益?反正是国家户部是越来越没钱,朕也越来越穷。你们说说看,该怎么办?朕还有理由去选秀女吗?”

列位看官,知道何为火耗吗?“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

一番话说得群臣懵逼一片,半天不说话,怎么也不知道皇帝看的如此通透,这些事实其实人人都感觉,却没有想到这么深奥,怎么也想不到足不出户的皇帝能够想的这么系统……

崇祯看着群臣相互你看我,我看你的也觉得可笑——这些理论可是后世的专家学者调查研究透了的道理,应对办法都给出来了的。但是能够进到阁部的大臣哪一个不是人精,都是从下到摸爬滚打混来的,但是谁也不想也不敢开口把自己的蛋糕切一块给国家,纵然自家不心疼,别人呢?

“好了,朕也知道,这些事情由来已久,不能一下子改变,每一个官员都要想想该怎么办?你们要保家族利益,也要国家发俸禄,需要两头兼顾,下去以后都写一篇策论吧……对了,三月十五殿试的题目就是这些,把朕刚刚说的,起居官,抄录一份给礼部,就以此为题写出好策好办法的为一甲。”

“还有,以后朝会的制度朕也想改,都这么起五更爬半夜的谁都不好受,罢朝三天,三月十五皇极殿(太和殿)大朝会一起议定!退朝。”

——005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